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演講
非常高興,與在座各位進行交流。下面,我簡要就我們對于今年中國經濟發(fā)展談點自己的看法。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穩(wěn)中求進”作為今年中國經濟的主基調,穩(wěn)強調四個方面,誰是重點呢?去年控通脹是宏觀經濟政策重中之重,今年我認為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在宏觀經濟政策當中應當占有更大比重,在發(fā)展方向上,在改革開放上,在改善民生上,我們要取得新進展,新突破,新成效。中央經濟會議對于今年宏觀經濟政策和政策目標表述,跟過去相比稍微做了一些調整,比如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過去很少用這么一個詞,這就表明,在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增強預見性,要強調宏觀經濟政策的預調和微調,繼續(xù)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處理平常預期的關系,保持經濟結構,實際上連續(xù)3年,這三者的關系都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目標。
那么,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今年宏觀調控闡述當中,這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呢?我們如何認識這之間關系,以下三點是關鍵點。第一,保持經濟適度合理增長,是處理其關系的關鍵所在。很顯然經濟增長過高會帶來經濟過熱,會帶來通脹問題,經濟通脹過低社會不穩(wěn)定,最關鍵點要保持經濟適度合理增長,增長速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結構調整,涉及到出口投資消費需求結構,涉及到一產二產三產,涉及到西部地區(qū)結構,涉及到城鄉(xiāng)機構,涉及的內容很多,我們如何來認識結構調整,我們究竟為什么要進行結構調整,要達成什么樣的目的,從本質上來講,結構調整是轉換增長速率,培育新的競爭優(yōu)勢,從而推動中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根本目的。
也就是說,經過了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之后,我們原有的增長動力開始緊弱,傳統(tǒng)的競爭優(yōu)勢開始虛弱。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從而成功的實現增長動力轉換,從而培育新的競爭優(yōu)勢。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更長期內保持中國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
第三,通脹壓力具有長期性。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發(fā)展在目前這么一個階段上,正處在一個成本上升的時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通脹壓力具有長期性,應當,適當提高通脹的隱忍度,從而積極推進價格改革,理順價格關系,發(fā)揮市場機制,在調節(jié)供求方面的作用,為結構調整創(chuàng)造條件。
我想認識這三者關系,我們可以從以上進行把握。2012年增長結構,通脹會呈現一種什么方式呢?通脹,去年CPI漲幅已經回到5.4%,12月份CPI漲幅已經下降到4.1%,這樣我們預計今年CPI漲幅將回落到10.6%,也就是短期的通脹壓力有所解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性寬松貨幣政策還在持續(xù),美國應對美債危機,歐元區(qū)應對歐債危機都寄希望于實施寬松貨幣政策,通過貨幣化來化解自身債務危機,從而使全球性,流動性過剩問題仍然存在。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農產品上漲,反通脹就具有必要性。與去年相比,今年面臨的通脹壓力有所緊縮,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通脹對于中國來說,尤其處于一個成本上升階段的時候,我們將會在一個較長的時期,都會始終面臨著通脹壓力。
我們再看結構,總體上我們認為,今年我們在結構調整上將會取得積極的進展,美歐債務危機沖擊世界經濟,由此帶來中國出口下降,從而貿易順差規(guī)模將會明顯縮小。貿易順差占GDP必將會進一步回落,進而中國經濟平衡狀況會得到明顯改善。在出口,投資的增長下降過程中,消費增長會出現穩(wěn)中有升的趨勢,消費占GDP比重,消費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將有所提高,這是“十二五”我們強調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主要內容。
還有,中西部地區(qū)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實際上在最近幾年當中,中西部地區(qū)經濟增長明顯高于東部,這有利于我們地區(qū)差距的縮小。農民收入快速增長,有助于縮小城鄉(xiāng)居民消費差距,去年達到近20年最高水平,這有利于遏制城鄉(xiāng)差距,還有工資水平持續(xù)上升,收入分配格局將會有所改善。
總體來講,今年我們在經濟結構調整上將會取得一些積極進展。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主要來自于經濟增長里這里列了三個方面問題,全球經濟放素無法放緩,從而使我國外需增長明顯下降,去年中國出口增長20.3%,但是12月份,當月出口增長已經回落到13.4%。發(fā)達經濟體經濟低迷的后果,會在相當程度上面明顯影響新興經濟體和發(fā)展國家。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實際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是高度緊密的,我們很難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情況下,導致中國出口高速增長和GDP高速增長。
第二方面,中國國內房地產市場經過前一個時期高速增長之后,進入調整階段。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整階段,不僅會影響投資,而且會影響消費。房地產投資占整個投資比重達到25%左右,房地產進入調整階段,首先會表現出商品房投資增長下降,在加上保障性住房的投資規(guī)模,從去年新開工1千萬套,上升到今年700萬套,整個增長會下降。當房價局調整階段的時候,會增強人們的謹慎觀望預期,持幣觀望,等待心理會進一步增強,房地產銷售量下降,就意味著人們在裝修,在家庭方面消費支出會受到影響。因此,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階段,會對投資,消費都會產生影響,進而會對今年的經濟增長產生影響。
第三個方面,我們認為經過3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之后,中國經濟基本面正在發(fā)生變化。我們把這三個方面因素概括為叫做“短期需求收縮與中長期潛在增長率下降疊加,從而給今年經濟增長形成下行壓力”。
所謂中國經濟基本面變化,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完成。第一、中國人口結構變化,所謂中國人口結構變化,說的是中國快速的人口老齡化步伐,或者叫未富先老。我們現在不僅還處在一個中等收入水平階段,準確說處在一個上升中等收入階段并沒有進入高收入社會,我們就進入快速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觀察。1、整個社會儲蓄率會出現下降,儲蓄率下降就意味著投資率的下降,就意味著經濟增長會受到影響。
2、整個社會養(yǎng)老,醫(yī)療,費用支出大幅度上升。去年11月初我到日本一個著名癌癥研究中心,他說80%的日本人死于癌癥。我當時聽到很不可理解,日本人怎么那么喜歡得癌癥呢?這個主任給我講其實很容易理解。非洲人很少是死于癌癥,為什么?因為這些人大多40多點就去世了,沒有機會。有人說日本的人均壽命達到接近幾十歲,所以大多數人死于癌癥,從這點來說,當老齡化到來之后,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養(yǎng)老醫(yī)療費用大幅度上升。
二、、勞動力供求關系改變,在過去絕大多數時間中國都處于勞動力供給大于需求階段,我們可以依賴于勞動力成本形成低成本競爭優(yōu)勢,從而導致出口20%以上增長,推動中國經濟調整。包括民工荒,招工南的情況出現,從總量上來講,我們勞動力供求基本平衡,但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以后中國勞動力供求關系會進一步轉變?yōu)楣┎粦,對于出口增長將都會產生影響。
三、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空間明顯縮小。改革開放初期,當我們睜開眼睛看世界的時候,我們發(fā)現我們在技術裝備水平跟先進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所以,過去30年里,我們就是依靠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來縮小我們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30多年以后,我們今天再來看,我們在眾多產業(yè)領域技術裝備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少,我叫做達到捷徑,甚至超越發(fā)達國家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將被迫轉入自主創(chuàng)新。從引進消化,吸收轉變?yōu)橹饕蚩孔灾鲃?chuàng)新,將意味著經濟運行的成本上升,經濟運行的風險增加,經濟增長速度下降,這都很容易理解。你要做自主創(chuàng)新,首先技術創(chuàng)新正確方向在什么地方?這并不是在每一個領域都很容易把握住的。
很多國家在技術創(chuàng)新正確方向上犯了錯誤,一旦方向犯了錯誤,不管花了多少錢都付諸東流。技術創(chuàng)新盡管已經成功了,但是能不能走向產業(yè)化生產呢?這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即便可以進行產業(yè)化生產,但是在市場上能不能夠成功營銷,老百姓是不是能夠接受,買賬,等等都意味著成本上升,風險增多。
四、基礎設施投資的潛力和空間下降,在過去30多年中,伴隨著中國快速城鎮(zhèn)化步伐我們進行大規(guī)模的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建設。今天,這些領域大規(guī)模的投資快結束了。就拿北京來說,在過去30多年中,我們把很多小胡同,很多四合院拆了,我們有了四環(huán),三環(huán),五環(huán),六環(huán),下一步還能做什么呢?像北京的城市還可以挖點地,挖了地鐵怎么辦?總不能把好好的大樓拆了在蓋新的,基礎設施投資力下降,將會意味著投資區(qū)域格局發(fā)生變化,東部地區(qū)增長明顯回落。
在過去30多年中,2005年以前,東部地區(qū)經濟增長明顯高于其他區(qū)。但是2005年之后,東部地區(qū)的經濟增長還是明顯低于其他的板塊。我們從去年整個經濟增長排序也可以得到同樣結論,排在全國重慶,內蒙,貴州,四川,排在后面北京、上海、浙江、廣東、山東、江蘇,我們用同樣四大板塊來描述去年前三季度增長,我們可以看到東部地區(qū)經濟增長已經開始明顯低于其他地區(qū)。但是從經濟總量上來說,4省1市GDP比重占42.75%,將經濟增長明顯回落以后,我們依靠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區(qū)經濟高速增長,還能支撐中國10%的經濟高速增長嗎?回答是不肯定的,因為東部地區(qū)占有更高比重。
對于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我們如何認識和看待。1、經濟增長速度逐步下降,符合追趕型、壓縮式經濟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中國經濟可以從兩個角度觀察,第一是一個后發(fā)國家,我們始終處在追趕新興國家過程中,因此我們是一種追趕型經濟。另一方面,發(fā)達國家完成同樣工業(yè)化,城市化任務,可能需要100年時間,但是我們壓縮在30年的時間完成,因此我們是一個壓縮式,或者擠壓式經濟發(fā)展。我們分析世界上與中國具有同等性質追趕型,壓縮式國家來看,從他們歷程經濟增速逐步下降是符合一般規(guī)律。
2010年我國人均GDP為7864國際元,這是利用麥迪森,1990年不變價,基于購買力評價。從國際比較,日本、韓國、德國在人均GDP達到1100國際元之后,經濟增長出現40-60%的下降。這是日本,日本從二戰(zhàn)以后,1946-1973年期間是27年,在這27年中,日本經濟每平均增長9.4%,但是1973年當人均GDP達到1100國際元之后,在隨后時期經濟增長平均水平下降到3.7%。從9.4%平均增長下降到3.7%經濟增長的降幅超過了60%。
我11月初到日本參加第31屆終日經濟知識交流會,在會上我請教日本一個非常著名的經濟學家宮奇攸(音譯)學生,日本經濟增長為什么在70年代初期會出現大幅度滑坡,原因是什么?這個老先生快90歲了,他說請允許我認真思考完以后在回答你的問題。我們在日本開會是2天的時間,一直到第二天會議快閉幕的時候老人家才在會上回答我的問題,一方面我經過認真思考,也有一些日本同行進行溝通完了之后我來回答你的問題。我們認為7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增長大幅度滑坡的原因有三個,1、二戰(zhàn)以后日本大量年輕人失業(yè),勞動力供給充分,但是經過2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之后,到70年代初期出現了明顯勞動力供不應求。
2、日本在二戰(zhàn)之后大量引進吸收歐美先進技術,搞了20年代之后,到70年代初期日本被迫轉入自主創(chuàng)新。3、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機導致日本經濟增長下降,由此政府的財力下降,政府沒有能力繼續(xù)投資于基礎設施建設。這三個方面就影響了結果,這個問題在中國也是不同程度存在。
與日本,韓國,德國相比,也會出現40-60%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我不這么認為?我國是一個發(fā)展極不平衡大國,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一個大國。第二我們是一個發(fā)展不平衡的大國,2010年我們城市化率還不到50%,正處在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階段。因此,我們有條件在中長期保持7%到8%經濟增長。
剛才我們劉主任也說了在未來10-15年,我們保持6-7%的經濟增長是相對樂觀的,這是一個很好的結果。我個人認為,由于我們跟日本,韓國,德國相比,我們有很大差異,我們有條件,在未來5年到10年中,我們能夠保持7-8%的經濟增長。這是什么問題呢?日本韓國在相似的發(fā)展階段,經濟增長下降40-60%,我們從過去10%的經濟增長下降到20-30%,從而穩(wěn)定在7-8%的水平上。
3、經濟增長速度適度回落,有利于抑制需求過度擴張和短缺引起的通脹,對我們控制通脹是有利的。有利于促進產業(yè)兼并重組,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就意味著在很多行業(yè)會出現產能過剩,會出現過度競爭,惡性競爭,有利于促進行業(yè)兼并重組,從而加快結構調整的步伐。還有利于逐步與“十二五”規(guī)劃確定的7%經濟增長目標相銜接,與“十二五”定的2011年到2015年經濟增長的目標就是7%,經濟增長回落到7-8%的水平,有利于與“十二五”規(guī)劃所決定的預期目標相銜接。
4、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這是“十二五”所確定的主題。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要建設消費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經濟。消費型經濟,過去依賴投資出口增長,消費供給所占的比例很低,未來要把中國經濟增長依賴于消費為主,過去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依賴于工業(yè)制造業(yè)快速擴張,服務業(yè)發(fā)展相對緩慢,未來要轉變成依托于服務業(yè)為主。過去中國經濟增長依賴于勞動力土地資源高投入,高消耗,環(huán)境高污染,從而實現經濟高增長,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動力將主要來自于技術創(chuàng)新。
我們怎么來理解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呢?這就意味著投資工業(yè)增長,占GDP比重下降。要提高消費占GDP比重,我們實際上,我們消費增長速度比實際增長高,是13%,在大國當中是最高的,為什么消費占GDP比重會持續(xù)下降呢?是因為投資增長都在20%以上,所以才帶來消費比重下降。即使是消費后果就意味著投資下降,投資占GDP比重下降,這樣消費才有可能占GDP比重出現上升,服務業(yè)的道理是一樣的。
那么,當工業(yè)增加值,投資增長下降之后,經濟速度下降就是無可避免。我們?yōu)槭裁茨軌驅嵭?0%的經濟高速增長呢?是因為我們投資增長達到20%,工業(yè)增長能達到14%以上,所以我們能夠實現10%的經濟增長。未來,伴隨著投資增長下降,伴隨著工業(yè)增長回落,或者說伴隨著我們建設消費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經濟,一定程度上就已經決定了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
5、當潛在經濟增長下降以后,我們能不能依靠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讓經濟增長速度重新回到10%的水平呢?我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當潛在經濟增長率下降以后,擴張性的政策并不能夠拉高增長速度,反而會積累新的風險。今年我們能不能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弄到10%以上呢?我想在1年,2年都是可能的,但是他會為未來的經濟發(fā)展埋下更多隱患,這一點日本教訓值得關注。廣場協議后,日元大幅升值,外需萎縮,經濟嚴重衰退。日本政府實施寬松貨幣政策以擴大國內消費和投資,把利率降到歷史最低水平,為企業(yè)投資,為居民消費,但是資本成本下降之后,人們以很低成本拿到資金,并沒有投入到投資與消費領域,而是過度炒股市和房地產,由此帶來股市和房地產形成泡沫,泡沫經濟崩潰以后,日本是連續(xù)20年經濟低迷。90年代10年,日本人稱為“失去”的10年,經濟的后10年又稱為“失去”的后10年,這就是人為的拉高經濟增長的后果,不僅不會回升,反而會造成新的危機。
在我們正確認識和看待2012年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以后,我們再來看看宏觀經濟政策,重點應當是防范化解各種風險,從而促進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而不能出現大幅度滑坡。從風險角度來講,今年經濟問題當中主要風險來自于這么四個方面。
一、2012年投融資平臺將迎來集中還款高峰,在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在房地產進行調整之后,意味著地方政府稅收收入,土地出讓金收入會下降,局部地區(qū)會出現一定的償付壓力。
二、我國經濟具有明顯的速度效益型特點,當增長放緩后,當經濟增長2%以后,所有企業(yè)都能贏利,反過來當經過增長下降到9%,8%以下,我們相當多企業(yè)和行業(yè)都會虧損,中央和地方也會大幅度下降,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取決于經濟本身。當放緩之后,產能過剩問題凸顯,部分行業(yè)可能會出現較大面積虧損,有些企業(yè)可能會破產倒閉。
三、房地產市場市場風險加大,如果房價較大幅度下降,銀行、地方政府都將面臨資金壓力,由此引發(fā)財政金融風險。
四、不規(guī)范的民間借貸與泡沫經濟結合,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可能會引發(fā)較大沖擊和群體性事件。
基于以上問題,2012年受美、歐債務危機沖擊,世界經濟形勢趨于復雜,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從國內來說,短期需求收縮與中長期潛在增長率下降相疊加,經濟增長免刑下行壓力。財政、貨幣政策應以防止經濟大幅滑坡為重點,增強彈性和靈活性,努力化解各種風險,對極端風險發(fā)生做出應對預案。
總體上我們認為,如果不發(fā)生全球性金融危機,如果國內房地產總是能夠大體穩(wěn)定,這兩個基本假設前提,如果能夠滿足這兩個基本條件,我們預計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有望達到8.5%左右,如果這兩個群體不能滿足的話,經濟增長降幅將會進一步擴大。因此,財政貨幣政策應當要有防止對極端風險發(fā)生做預案,要以發(fā)生重大經濟滑坡為重點,從而來實現,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以上是我對于今年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基本看法,僅供在座各位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