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保《新建濟南書院記》行書冊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錢歡青 攝
丁寶楨古人句楷書軸□本報記者 錢歡青
琴棋書畫,風雅無邊。古代科舉取士,選拔出來的官員自小熟讀四書五經(jīng)之外,免不了舞文弄墨,所以古代官員大多亦是風流文人。眼下,濟南市博物館藏清廉主題書畫展正在市博展出,館藏的北宋至清末山東籍或在山東任職的17位古代官員、歷史名人的40余幅書畫精品,引人矚目。其中身為濟南人或在濟南當過官的就包括李格非、張養(yǎng)浩、米萬鐘、鐵保、何紹基、丁寶楨、陳冕等。這些濟南歷史上的清官,不僅廉潔奉公,還舞得一手風流倜儻的好筆墨。
展覽中年代最早的展品,當屬由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撰文的《廉先生序》拓片。這是李格非于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為紀念章丘著名隱士廉復而作的贊揚其品行節(jié)操的文章。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廉復的孫子廉宗師、曾孫廉理、廉珪等人把李格非所撰序文刻石祭祖,又請李格非的侄子李迥為碑文題記,遂有拓片流傳。李格非詩文俱佳,是蘇門“后四學士”之一,他有眾多廣為人知的事跡,其中之一便是拒絕兼職。據(jù)《宋史·李格非傳》記載:“郡守以其貧,欲使兼他官,謝不可!崩罡穹菙嗳痪芙^兼職高薪的做法,表現(xiàn)出廉潔清正的風節(jié)。
曾經(jīng)擔任過山東巡撫的鐵保,很多人也許不太了解,但大家一定知道描寫濟南無限風光的那副名聯(lián)“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至今鑲嵌在大明湖北岸鐵公祠西圓門兩側(cè)的這副名聯(lián),就是由鐵保書寫的。鐵保書法享受盛名,是清代乾嘉時期“翁(方綱)劉(墉)成(永瑆)鐵(保)”四大書法家之一。這次展覽中有鐵保的一副行書對聯(lián),寫的是“論世幾懷千載上,讀書最愛四更初”,書法飄逸剛勁、力透紙背。鐵保的清正廉潔也是載入史冊的,嘉慶八年(1803年)任山東巡撫時,鐵保查出府庫虧虛嚴重,決意彌補。他奏議將李恩書、張懷清撤回山東退賠債款,他還直率指責當時弊政,進一步提出改進措施。此外,鐵保還將原先的一座園林改為濟南書院,為濟南教育事業(yè)做出了貢獻。此次展覽中展出的一件鐵保手書《新建濟南書院記》行書冊,風格俊秀儒雅,十分難得。
另一位著名的清官,乃是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沈葆楨等人同列“中興名臣”的丁寶楨。丁寶楨同治二年(1863年)任山東按察使,次年遷布政司,同治六年(1867年)升任山東巡撫。丁寶楨最有名的故事,發(fā)生在同治八年(1869年),宦官安德海違反祖制,擅出禁宮,丁寶楨不顧安德海為慈禧心腹,將其擒獲,就地正法。此外丁寶楨還創(chuàng)辦了尚志書院和近代山東最早的官書局——山東書局。且修整水利設施,有效預防黃河決堤險情,其勤政廉潔、為人正直,為百姓長久銘記。丁寶楨雖不以書法聞名,但其書以館閣體為基礎,參以顏真卿的剛正端莊,亦形成了自己的面貌。此次展覽展出的丁寶楨輯錄古人的名句,用筆嚴謹,字體端莊大氣,骨力十足,英氣豪發(fā),與其剛強正直的性格十分相符。
清代狀元陳冕素為濟南人所熟知,狀元府至今還完好保存在鞭指巷。陳冕于光緒九年(1883年)參加殿試,一舉奪魁,成為狀元,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陳冕祖父、父親均是聞名于世的慈善家。光緒九年,陳冕父親因賑災操勞過度病倒,陳冕聞訊回到濟南侍奉,父亡后在家守制。光緒十年(1884年),黃河又發(fā)大水,陳冕秉承父訓,捐家財賑災,并親自坐上小船,帶領親友給災民送飯送水。光緒十九年(1893年),山西大旱,陳冕將家中余財湊成黃金千兩全部捐獻,并在濟南街頭當場寫字募捐,共募得萬余兩黃金送往山西。同年,年僅34歲的陳冕因賑災勞累過度而病逝于鞭指巷“狀元府”內(nèi)。出殯時,百姓相送不絕!短煜碌谝徊摺獨v代狀元殿試對策觀止》一書,曾推舉出中國歷史上最有建樹的八位狀元,陳冕位居其一,其文才、德行,堪與文天祥、張騫齊名。此次展覽展出的陳冕書法作品,是一副行書七言聯(lián):“橫云嶺外千重樹,秋色墻頭數(shù)點山!痹撟髌酚命S色灑金蠟箋紙寫成,用筆轉(zhuǎn)折、頓挫皆具法度,字體瀟灑爽利,為陳冕書法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