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
返回首頁

聚焦北京通美科創(chuàng)板IPO:近五成收入來自鎵鍺相關物項 受出口管制政策影響大

張冬晴 實習生 孫蓉蓉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7月初,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fā)布公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有關規(guī)定,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經國務院批準,決定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值得注意的是,正在沖刺科創(chuàng)板IPO的北京通美晶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京通美”)主要從事砷化鎵襯底、鍺襯底等產品研發(fā)、生產和銷售,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砷化鎵襯底和鍺襯底所貢獻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占比累計高達53.66%、54.19%和40.39%;同期境外業(yè)務占比分別為60.65%、57.63%和48.83%。此外,公司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金屬鎵、鍺錠等,原材料成本在生產成本中占比較高,且市場中供應商相對較少。未來,公司發(fā)展將受國家鎵鍺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政策的影響。

  砷化鎵、鍺襯底收入占比較高

  受我國鎵鍺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政策影響,美國半導體晶圓制造商AXT公司(AXT Inc)7月3日在官網聲明中表示,其中國子公司將立即著手申請許可證,以繼續(xù)從中國出口鎵和鍺基板產品。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fā)現,美國AXT所稱的中國子公司即2022年1月申報科創(chuàng)板IPO、2022年7月12日過會、2022年8月1日已經提交注冊至今沒有下文的北京通美。 

  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AXT直接持有北京通美85.51%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AXT作為美國NASDAQ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分散,無實際控制人,因此公司亦無實際控制人。AXT創(chuàng)始人、公司董事長MORRIS SHEN-SHIH YOUNG(楊盛世)為美籍華人。 

  招股說明書還披露,公司自設立以來始終專注于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襯底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公司的控股股東AXT成立于1986年,AXT自成立起即從事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襯底研發(fā)、生產和銷售。1998年,AXT在北京設立了北京通美,逐步將其生產、研發(fā)轉移至北京通美,并將化合物半導體襯底相關技術投入北京通美。

  根據國際知名行業(yè)咨詢機構Yole的統(tǒng)計,2019年北京通美在砷化鎵襯底市場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13%,位居全球第四。 

  同時,目前主要應用于空間衛(wèi)星太陽能領域的鍺襯底方面,2014年之前全球具備鍺襯底量產能力的企業(yè)只有北京通美和Umicore。隨著AXT將鍺襯底生產基地完全搬遷至中國,北京通美鍺襯底產品逐漸退出了美國航空航天市場;而在國內市場方面,北京通美與云南鍺業(yè)為鍺襯底主要的兩大廠商。 

  記者調查發(fā)現,北京通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砷化鎵襯底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7987.74萬元、23536.79萬元和25547.46萬元,主營業(yè)務收入占比分別為38.92%、40.37%和29.91%;同期鍺襯底的銷售金額分別為6812.40萬元、8055.63萬元和8948.57萬元,主營業(yè)務收入占比分別為14.74%、13.82%和10.48%。也就是說,報告期內砷化鎵襯底和鍺襯底所貢獻的主營業(yè)務收入占比累計高達53.66%、54.19%和40.39%。 

  境外收入占比約五成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通美半導體襯底生產以砷化鎵多晶、磷化銦多晶、鍺錠等為原材料,無疑將直接受到相關出口政策的影響。 

  從原材料采購情況來看,公司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金屬鎵的采購金額分別為977.37萬元、6349.97萬元和15250.09萬元,占原材料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67%、23.73%和37.61%;同期鍺錠的采購金額分別為2879.19萬元、4618.48萬元和4619.11萬元,占原材料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6.71%、17.26%和11.39%。 

  據百川盈孚的數據,自管制出口政策公布后,上周中國金屬鎵、鍺市場價格出現快速上漲。其中,金屬鎵從周初1750元-1800元/千克左右漲至目前的2000元/千克上方位置,上漲200元-300元/千克左右,而金屬鍺99.999%(最低純度)7月7日的出廠含稅價10000元至10100元/千克,較前一日價格上漲400元/千克。

  中郵證券分析師李帥華認為,2022年我國鎵、鍺儲量占全球比例分別為68%、41%,產量端基本保持在90%、60%以上,短期內國外缺乏可替代的渠道,價格仍將維持漲勢。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保薦代表人認為,在新的出口政策下,鎵、鍺類產品的原材料采購、相關產品的出口無疑都將受到管制,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將對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相關公司的生產經營環(huán)境將面臨重大不確定性。

  對于原材料端可能出現的重大變化,北京通美在招股說明書中也有風險提示稱,上述原材料不屬于大宗商品,且市場中供應商相對較少,公司對部分關鍵原材料供應商存在一定的依賴,相關供應商可能無法保證向公司長期穩(wěn)定提供原材料,使得公司的生產經營受到影響,導致無法及時交付產品,此外,供應商延遲供應原材料可能會增加公司生產成本,并導致生產延遲或減產,從而影響公司的收入和經營業(yè)績。

  從銷售模式來看,AXT作為公司控股股東,歷史上基于集團層面統(tǒng)一安排,由其承擔境外市場半導體襯底材料的銷售。AXT執(zhí)行完2021年3月前簽訂的銷售合同之后,不再開展銷售業(yè)務,新設立的美國通美與AXT已完成了業(yè)務及客戶切換,AXT的境外銷售、境外采購和應用研發(fā)職能由美國通美承接。此外,公司還通過代理商在歐美、韓國、中國臺灣等地開拓市場。

  根據公司科創(chuàng)板審核第二輪問詢回復披露,公司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境外業(yè)務收入分別為28034.46萬元、33609.67萬元和41860.60萬元,境外收入占比分別為60.65%、57.63%和48.83%。 

  “商業(yè)秘密糾紛”或影響上市進程 

  實際上,向證監(jiān)會提交注冊以來,過去近12個月的時間里北京通美的科創(chuàng)板IPO進程始終懸而未決。

  記者調查發(fā)現,證監(jiān)會注冊環(huán)節(jié)主要聚焦于兩大問題:一是商業(yè)秘密糾紛,二是銷售模式和收入。 

  其中,在2022年6月16日第二輪上交所科創(chuàng)板審核問詢回復中第7個問題“關于核心技術來源的合法合規(guī)性”中披露了“關于公司涉嫌侵犯商業(yè)秘密事項的說明”。 

  上述問詢回復披露稱,“公司收到相關舉報信,根據舉報信反映:公司涉事員工在舉報方任職期間參與了PBN-PG復合加熱器、PG工藝產品、PBN夾持桿等核心產品的研發(fā)工作,掌握了其核心技術,上述技術信息屬于其商業(yè)秘密。目前,涉事員工在發(fā)行人處任職,并入股發(fā)行人。舉報方認為發(fā)行人及涉事員工涉嫌侵犯其商業(yè)秘密!

  針對上述舉報事項,公司經自查后認為,公司核心技術均為自主研發(fā),來源清晰,不存在侵犯舉報方商業(yè)秘密等知識產權的情形。 

  公司還補充披露稱,“經與上述事項涉事員工的代理律師訪談確認,上述事項商業(yè)秘密涉及舉報方自稱其持有的專有技術‘一種PBN-PG復合加熱器PBN涂層工裝’和‘一種PBN-PG復合加熱器PG涂層的制備方法’。上述技術屬于PBN領域相關的技術,但其對應產品的收入占比較低,不屬于公司的核心技術!

  此外,根據公司披露,涉事員工于2016年本科畢業(yè)于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2019年5月入職,從業(yè)時間及入職時間均相對較短,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相對較淺,不是公司核心技術人員,也未在公司形成任何專利,其不屬于公司核心技術人員。

  但有山東當地媒體曾報道指出,上述“商業(yè)秘密糾紛”案件涉及山東國晶新材料有限公司,涉事員工張某某大學畢業(yè)后入職該公司研究員崗位,負責熱解氮化硼和熱解石墨的研發(fā)工作,期間參與了PBN-PG復合加熱器、PBN夾持桿、PG涂層等核心產品和工藝的開發(fā)工作,而該公司在以上產品上處于領先地位,國內排名靠前,且具有非常好的商業(yè)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北京通美披露稱涉事員工并非核心技術人員,但在其員工持股平臺的合伙人中赫然出現了該員工的名字,穿透后該員工間接持有公司2.28萬股股份。 

  針對上述種種問題,記者向公司發(fā)出采訪函,但截止發(fā)稿時還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