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主持建設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日前完成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的吊裝,將在今年9月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屆時,大連重工專門為FAST研制配套的饋源索驅動系統(tǒng),將使這只全球最大的“天眼”更靈活自如地觀測深空。
這一口徑達500米的球面射電望遠鏡,位于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洼地,是世界上現(xiàn)役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如果把FAST比作一只巨大的眼睛,那么這只巨眼的眼球直徑就有500米,負責接收光線的眼珠直徑則有300米,饋源就是它的視網膜,所有搜集到的宇宙外來信號都要匯集到這兒,而饋源艙就相當于“天眼”的“瞳孔”。大連重工研制的柔性饋源索驅動系統(tǒng),就是保證天眼“瞳孔”精準靈活移動的“肌肉和神經”。
據介紹,F(xiàn)AST柔性饋源索驅動系統(tǒng),采用光機電一體化技術,集合了天文、無線電、機械、電氣、通信、測量、控制等十幾個專業(yè),具有跨度大、柔性控制精度高、調速范圍廣、工藝復雜、安裝難等技術特點,用六根鋼索牽引重達30噸的饋源艙,在直徑200多米、高差40米的球面虛空中,多角度、大范圍、高精度進行空間定位運動,快速靈活地捕捉電磁信號,實現(xiàn)饋源艙的準確指向跟蹤。
早在2012年6月30日,大連重工與國家天文臺簽訂了承擔六套索驅機構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的EPC工程。對這個事關國家重大科學項目的合同,大連重工給予了高度重視,抽調骨干技術力量組成了機械、電氣、工藝制造及安裝專業(yè)小組,對項目中的關鍵技術進行了攻關研發(fā),并認真分析、反復論證,確定了最終的技術方案。
據悉,這套饋源索驅動系統(tǒng)不僅破解了科技難題,開創(chuàng)了國際先例,還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在建索牽引并聯(lián)機構。突破了傳統(tǒng)射電望遠鏡中饋源與反射面相對固定的剛性支撐模式,極大地降低了饋源支撐結構的重量和尺寸,減少了對射電望遠鏡無線電波的遮擋,多項技術突破了現(xiàn)有的標準和規(guī)范,成為FAST天文望遠鏡工程的三大自主創(chuàng)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