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患難易,同富貴難”。近階段,A股舞臺頻頻上演創(chuàng)始人股東爭斗、家族內訌等“散買賣又壞交情”的戲碼。上市公司創(chuàng)始人股東間緣何內斗頻發(fā)?從誘因來看,不外乎理念不同、利益難平、股權難分;而內斗則多以股東大會為角斗場,集權逼宮為常態(tài),對簿公堂之后又陷入持久的相互傷害,其“后遺癥”往往給上市公司帶來不小的傷痛。
創(chuàng)始人股東如何將內部分歧限制在可控范圍內,如何兼顧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值得好好思考。
誘因:道不同不相為謀
上周,瑞豐高材2017年第一次股東大會上演了19項議案接連遭否的一幕。否決事由主要針對一份“優(yōu)化上市公司業(yè)務結構”的重組方案。瑞豐高材原擬以發(fā)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江蘇和時利99.88%股權,交易價格近8億元。同時,公司擬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3.89億元。瑞豐高材表示,該方案有利于優(yōu)化上市公司業(yè)務結構,實現多元化發(fā)展,提高盈利能力。
然而,重組方案卻在股東大會上折戟,根據表決結果,總計5431.27萬股股份投出了反對票,導致涉及重組的議案均未獲通過。進一步對比票數發(fā)現,來自中小投資者的反對票共有3106.71萬股。兩者相減,來自“非中小股東”的反對票為2324.56萬股。
查閱股東榜,瑞豐高材二股東桑培洲的持股數量恰好為2324.56萬股。同時,公司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八大股東常州京江通、蔡成玉、張琳及張榮興分別持有1029.9372萬股、866.866萬股、688.68萬股及521.23萬股,將其持股數量相加,恰好就是“中小投資者”的3106.71萬股。
一份重組方案為何會遭到多位股東的“封殺”?瑞豐高材主要股東對資本運作的意見不一在本次股東會上表露無遺。事實上,公司目前可能已形成兩大股東“陣營”,一邊以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周仕斌為主,其個人持有公司22.82%的股權;另一邊則是桑培洲等四名前高管股東,以及常州京江通。需要注意的是,桑培洲等四人與周仕斌均是瑞豐高材創(chuàng)始人股東,但卻在2016年先后從上市公司離職。另一個細節(jié)是,公司2016年曾籌劃引“中植系”入股的定增案,卻在周仕斌提議下遭董事會攔截。此后,“中植系”旗下常州京江通通過二級市場買入建倉。由此,各種嫌隙、利益糾葛在本次股東大會上徹底爆發(fā)。
2016年末,硅寶科技創(chuàng)始人股東王躍林、王有治兩大陣營展開的內斗備受市場矚目。王有治聯合主要股東“彈劾”董事長王躍林,隨后在股東大會上以壓倒性優(yōu)勢罷免了王躍林董事職務。王有治陣營提出,罷免王躍林董事職務的原因是,后者投資了與硅寶科技有業(yè)務競爭關系的公司(湖北硅科),稱其嚴重損害了硅寶科技、骨干員工和廣大股東的利益,也違背了對上市公司、對股東的承諾。
然而,在外界看來,投資同行公司僅是表面原因,兩人在上市公司經營發(fā)展方向上的分歧才是“內斗”主因。王躍林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以投資湖北硅科為由將其罷免僅是借口,根本原因還在于雙方在經營理念上的分歧:即王躍林一直主張硅寶科技要“內生增長+外延發(fā)展”,且在對外并購方面要加大運作力度;而王有治陣營則還是希望上市公司專注于當前主業(yè),并不急于外延式發(fā)展。
發(fā)難:集權逼宮出其不意
在經營理念分歧的“外衣”下,權益分配不均才是創(chuàng)始人股東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以三維絲為例,其創(chuàng)始人股東羅祥波、羅紅花夫婦以及丘國強之間的權益之爭早已暗流涌動,直到2016年以廖政宗為首的重組方入駐董事會,曾經被羅氏夫婦逐出董事會的丘國強又聯合廖政宗發(fā)起反攻。
進一步剖析其中的內斗細節(jié),集權逼宮往往是其他股東扳倒大股東的慣用手法。三維絲三股東、前副總經理丘國強的反攻關鍵正是借股東大會發(fā)力,剝奪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羅祥波、羅紅花的董事及高管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