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五糧液“十四五”期間將新增12萬噸原酒產能

康曦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在6月18日召開的公司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李曙光表示,白酒行業(yè)產能過剩與優(yōu)質產能供應不足的矛盾并存,名優(yōu)白酒產量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笆奈濉逼陂g,五糧液將新增12萬噸原酒產能,總產能達到25萬噸。同時,增加基酒儲存能力,“十四五”期間突破100萬噸。

  完善產品體系

  李曙光表示,白酒行業(yè)存在產能過剩,但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名優(yōu)白酒產量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2020年,五糧液進一步優(yōu)化完善了產品體系!拔寮Z液主品牌進一步強化‘1+3’產品體系,以501五糧液為代表的明代窖池系列為價值標桿,以第八代五糧液為代表的核心大單品,以經典五糧液為代表的年份系列酒為戰(zhàn)略性高端大單品,以及以國際時尚版五糧液為代表的低度系列和個性化定制、文化產品系列!崩钍锕庹f。

  2020年9月,五糧液推出戰(zhàn)略性高端大單品“經典五糧液”,以順應消費升級趨勢,進一步豐富高端白酒品類。五糧液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朱忠玉表示:“經典五糧液于去年9月上市,直到今年年初仍處于試銷階段,市場對產品的品質、包裝反映良好。公司于5月完成了經典五糧液前期試銷工作的全面總結。6月初,完成了經典五糧液的市場布局安排。今年經典五糧液的市場工作重點是打好基礎,特別是進行渠道建設和消費者培育,為‘十四五’期間經典五糧液的發(fā)展夯實基礎!

  近年來,千元價格帶產品的競爭日益激烈。五糧液股份公司董事長曾從欽表示:“競爭是正常的市場行為。隨著疫情后經濟的強勁復蘇和中產階級群體的擴大,千元價格帶產品市場會擴容,且擴容比較快。對于千元價格帶產品市場,五糧液有信心。我們有品質、品牌、文化和市場份額等優(yōu)勢,在千元價格帶的市場份額會穩(wěn)中有升!

  建設重大項目

  面對名優(yōu)白酒的產能不足,李曙光表示,“十四五”期間,五糧液將新增12萬噸原酒產能,總產能達到25萬噸。同時,增加基酒儲存能力,“十四五”期間突破100萬噸。

  “公司正在加快推動一大批重大項目建設,這些項目將補齊五糧液的發(fā)展短板,涉及產能、基礎設施等方面。”李曙光說,目前五糧液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30萬噸陶壇陳釀酒庫一期竣工投產,新增8萬噸原酒存儲能力;在建的成品酒包裝及智能倉儲配送一體化項目、勾儲酒庫技改項目、釀酒專用糧工藝倉及磨粉自動化改造項目,均完成主體建筑施工;酒體設計中心、企業(yè)技術中心以及廠前區(qū)規(guī)劃改造工程全面啟動。

  產能建設方面,李曙光稱,一方面增加優(yōu)質產能,增加名酒產量;另一方面,要提升名酒率!坝捎诠に囋,目前濃香酒的名酒率只有20%左右,這是分級優(yōu)選的工藝特征。

  五糧液也是這樣,只取中間最好的20%左右優(yōu)質酒做五糧液。如果名酒率提高1個百分點,五糧液可以每年增加1000噸優(yōu)質酒供給!

  要提高名酒率,需要對工藝、裝備、菌群等進行創(chuàng)新。李曙光指出:“五糧液要在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基礎上,實現(xiàn)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不是簡單地對手工勞動替代,而是對人的模擬。一定要裝備適應工藝,而不是工藝適應裝備!

  集中打造系列酒

  對于系列酒,李曙光透露,公司將集中打造五糧春、五糧特曲、五糧醇、尖莊四個全國性戰(zhàn)略大單品,特別是五糧春品牌的產品體系、價格體系和渠道體系的重塑。

  五糧液系列酒堅持“做強全國性戰(zhàn)略品牌、做大區(qū)域性重點品牌、做優(yōu)總經銷品牌”三個聚焦原則,集中力量打造四個全國性大單品,強化產品動銷,大力推動品牌升級。

  2020年,公司全面完成了尖莊、五糧醇、五糧特曲等主要品牌的升級上市,并成功實施了上述品牌重點市場打造和終端分級分類建設,重新明確了各品牌發(fā)展定位、劃清價格跑道,進一步夯實品牌發(fā)展基礎,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五糧液股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鄒濤表示,“我們正在著力推動系列酒的價值回歸。五糧液的酒都是稀缺的,主品牌是優(yōu)中選優(yōu),系列酒也是優(yōu)質酒。”鄒濤說,“我們將引導商家重點打造核心終端,切實解決系列酒渠道末端擁堵的問題,促進廠商協(xié)同,推動動銷。同時,協(xié)調價值鏈分配,重點引導商家向下游傾斜利潤,增強營銷推力!

  此外,五糧液正在調整內部考核機制,探索符合公司發(fā)展實際的組織評價和員工評價體系。李曙光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完善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要打破‘大鍋飯’,同時要解決公平問題。激勵機制方面,在第一期員工持股基礎上,公司將擇機推出股權激勵和超額獎勵等措施。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