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裴長洪:亞投行實際運營后要面臨五大考驗

葉松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中證網訊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經濟研究》雜志社、《經濟學動態(tài)》雜志社、香港《經濟導報》社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經濟增長與周期論壇”于2015年7月4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社科院經濟所所長、經濟研究雜志主編裴長洪研究員在演講中表示,亞投行實際運營后要面臨五大考驗:第一個考驗是亞投行設立運營以后,要面臨的是如何建立互信包容的治理架構。第二個考驗,到底有多少事可以干,到底有多少項目,是按照商業(yè)原則可以干的,這是需要研究的。第三個考驗是風險評估。第四個考驗是金融設施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第五是與國際規(guī)則的協(xié)調。

  以下為演講實錄:

  裴長洪: 各位專家、學者,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耙粠б宦贰笔且粋非常熱門的話題,媒體上、專家、學者以及各種研討會很多,但是我看了不少的文獻,我覺得不少的議論和討論都屬于想象、猜測、自話自說。這個問題黨和國家有一個非常公開的文獻和完整的表述,就是2015年3月28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fā)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一份文件,這是目前為止中國政府最完整、最權威的對“一帶一路”問題的政策聲明,或者說是一個解讀。我感覺不少人至少沒有認真看過這個文件,標題叫做“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這個標題都很值得琢磨,我覺得有必要在這里講講我對這份文件的學習合理解。

  我覺得有十個重要的含義:第一,它不叫戰(zhàn)略。習主席是重大倡議,李克強總理用的是建設,所以標準的說法、官方的說法叫“一帶一路”建設。第二,基本理念是和平發(fā)展。當然,首先是經濟發(fā)展,同時還有文明的交流和世界和平。這里面提了一個新的概念,比如講了開放、包容、均衡、普惠,均衡普惠在我們過去的對外開放文件中是沒有出現(xiàn)過的。又講了是對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這是基本理念。第三,建設目標是世界范圍的宏大經濟愿景。主要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基礎設施,第二部分是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貿易區(qū)網格,第三部分是政治復興人文交流,這是建設目標。第四,建設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不是單方面行動,很多誤解都認為這是中國單方的行動,我想干什么。三部委文件的標題是“推動共建”,不是我想干什么,是我和人家一起干什么,這是這份文件的含義,它包括堅持開放合作,基于但不限于古代絲綢之路,因為現(xiàn)在是按照古代絲綢之路來發(fā)表愿景,但不限于,比如日本、美國要加入也可以,和諧包容,市場運作,市場運作主要是企業(yè)為主體,政府也發(fā)揮作用,所以不是援助。四是互利共贏,尋求利益契合點和最大公約數,大家知道數學中的最大公約數有時候很小,并不大,沒關系,能有多大就多大。

  第五是基本內容,陸海統(tǒng)籌,兩圈對接,六條走廊。第六是謀求合作共贏之道,實現(xiàn)五通。政策溝通,基礎設施,貿易投資,民心相通。這里面有必要專門提一下資金融通,從政策聲明來看不是只考慮人民幣國際化,當然人民幣國際化在這個過程中會發(fā)生,但不是只考慮人民幣國際化,講了四個要點,我看了一下都沒有讓人體會到要指定人民幣作為必須使用的貨幣。第七合作機制,務實民主。第八,舉國響應擴大開放。我看了一下這份文件,沒有被提到的省大概只有山西省,去年的說法,講“一帶一路”的時候我到過一些地方,發(fā)生了很有趣的現(xiàn)象,大家在爭奪,比如新疆說我是絲綢之路核心區(qū),很得意。甘肅說我是走廊,也很得意,陜西說我是起點,河南說不對,我是起點,因為武則天把首都放在我這兒。后來習主席說鄭州搞了鐵路集裝箱樞紐中心,說河南要積極參與,河南說這下我找到依據了,我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F(xiàn)在這份文件幾乎把所有的地方都囊括進去了,舉國響應,這也是一個愿景,我算了算,除了山西省沒有提到其他都提到了。第九體現(xiàn)大國責任,在體現(xiàn)大國責任中有一句話非常重要,也是過去沒有說的話,說是中國愿意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fā)展作出更大貢獻。所以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包含有中國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承擔責任義務這樣一個問題,不是說光考慮我能有什么好處,是你要承擔責任義務的表現(xiàn)。第十是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yōu)勢,通過我們和周邊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區(qū)域合作,能夠使我們培育一種新的規(guī)則優(yōu)勢,參與培育制定國際規(guī)則,發(fā)起新倡議,新議題,新行動,為世界提供全球公共品,這是一種新的競爭優(yōu)勢,這是我對這份文件的學習理解的十點小小的體會。

  第二個問題講講關于“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支持。

  我目前看了一下,大概有三方面,一方面是國內各個金融機構在各個地方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融資和授信支持,這已經有了,在國內不少地方已經出現(xiàn)了。第二方面是個別的金融機構,比如中國銀行已經在海外發(fā)行“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債券,媒體披露已經發(fā)行了40億美元。第三方面是國際性的開發(fā)性金融機構,這里面有亞投行,私募基金、金磚國家開發(fā)銀行等等。特別是亞投行,6月29日亞投行協(xié)定已經簽字了,具體的我就不說了,因為這里面去查找都能找到。

  亞投行實際運營后要面臨的考驗,我認為第一個考驗是亞投行設立運營以后,第一個要面臨的是如何建立互信包容的治理架構。因為實際上亞投行按照目前初始的法定股本金,在國際開發(fā)性金融機構中還只是個小弟弟,因為亞行是法定股本金1600億,亞投行只有1000億,規(guī)模還是小的。習主席說要打造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這三個共同體,而亞投行的創(chuàng)始成員是57個,當然還需要國內立法批準,至少是多數,只比亞行少10個。過去國際開發(fā)性金融機構內部要協(xié)調、治理,本身就有很多的經驗教訓,亞投行能不能吸取這些經驗教訓,創(chuàng)新發(fā)展,這是面臨的第一個考驗。第二個考驗,到底有多少事可以干,因為現(xiàn)在媒體上報道亞洲基礎設施需求多么大,博鰲論壇說有8萬億美元,全世界70萬億,其實都是絕對需求,要按照絕對需求,在座各位人人要一輛車、一套房子、一套別墅,能滿足嗎?能付得起嗎?所以經濟學要研究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到底有多少項目,是按照商業(yè)原則可以干的,這是需要研究的,而且未來的世界經濟到底是使資產價格走高還是走低,這里面都有風險因素。第三個考驗是風險評估。第四個考驗是金融設施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耙粠б宦贰鄙婕岸鄮沤Y算,支付體系,包括信用環(huán)境、金融監(jiān)管,會計準則以及到底中央銀行能不能承擔最后貸款人的職能,因為是做商業(yè),不是做慈善,也不是做援助。第五是與國際規(guī)則的協(xié)調。因為已經有了一些國際規(guī)則,比如將來和沿線國家產生的貿易投資關系,如何和已經有的和將要產生的國際交易規(guī)則相協(xié)調,而且20國集團也有一個全球基礎設施計劃,以及如何和亞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些組織的協(xié)調關系,這都是未來亞投行需要面臨的考驗以及課題。

  有幾個問題需要專門講一講,首先,“一帶一路”建設不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也有一些海外的媒體有誤解,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第二,國內最大的誤解是認為我們搞“一帶一路”,現(xiàn)在經濟下行壓力很大,通過“一帶一路”建設趕快把過剩產能都往外輸送,這是國內最大的誤解,包括一部分專家學者也是這樣想的。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因為按照“一帶一路”建設的構想,是要按照市場運作,按照國際通行規(guī)則,這些項目都要采取國際商業(yè)規(guī)則,因為要進行國際招投標。中國企業(yè)能不能夠在投標中得到項目建設的承包權以及設備材料采購權,這要看我們有沒有競爭能力。即便一些企業(yè)通過招投標中標了,從而導致我們國內的一部分產能確實往外輸送了,這是競爭的結果,也不是通過特殊照顧、制度安排、特殊待遇實現(xiàn)的,所以從規(guī)則安排上說,不可能為中國過剩產能專門做這種安排,這是國內的一部分誤解。還有一部分誤解,目前媒體渲染比較大,我們幾個國際開發(fā)性金融機構的設立,人民幣國際化,甚至有些媒體說將重塑國際貨幣體系,中國亞投行,中國金磚銀行,重塑國際貨幣體系,這些話都說得比較夸大,也是對我們目前做這些事情的誤解 。

  因為從未來的趨勢看,人民幣確實會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被選擇,這是肯定的,一個是被選擇,在雙方的合作中被選擇,導致人民幣繼續(xù)走出去。在貿易投資洽談過程中會產生新的規(guī)則,這也是必然的,這些現(xiàn)象和事實的出現(xiàn),對現(xiàn)行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都只是一種補充和完善,而不可能是替代,也替代不了。所以我認為,我們現(xiàn)在所做的這些,“一帶一路”建設也好,包括國際開發(fā)性金融機構的設立,以及人民幣被“一帶一路”建設中成為區(qū)域內被選擇的貨幣,這些現(xiàn)象都是對現(xiàn)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的補充和完善,而不是替代。謝謝。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