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開放連續(xù)大招釋放了什么信號?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劉慧)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業(yè)務范圍限制,落實好新修改的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在多位金融業(yè)內人士看來,近期金融開放連放大招,彰顯著中國在經濟穩(wěn)健發(fā)展支撐下,與全球投資者互利共贏的信心,加快融入全球金融市場的決心。
取消QFII和RQFII額度限制、取消券商等外資股比限制時點明確、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準入條件、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一系列金融開放大招背后有著諸多值得關注的信號。
信號一:在全球經濟發(fā)展、自由貿易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中國“以我為主”的開放進程不僅沒有停滯,反而在加速。體現在金融領域,“全方位、立體式”的開放格局愈加清晰。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李表示,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中國金融領域開放的速度、力度、深度有目共睹,“這種決心為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發(fā)展注入了正能量!睆慕陙淼拈_放歷程看,無論是銀行業(yè)、證券業(yè)、保險業(yè)等具體行業(yè)的開放,還是從便利外資流入、取消放寬多種準入條件和額度限制,中國金融業(yè)的開放格局日益完整。
信號二:隨著全球投資者和境外金融機構的不斷進入,市場各參與方的類型也將不斷增多,中國金融市場的生態(tài)將更加多元豐富?梢灶A見,中國金融業(yè)將在競爭合作的過程中不斷“修煉內功”,提升自身競爭力,走高質量發(fā)展道路。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說,這也意味著能享受的金融服務將進一步提升。
“我國金融市場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金融機構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對外資有很強的吸引力。未來,隨著外資在我國金融機構中的股比提高,境外成熟市場的管理經驗和經營模式將在中國金融市場發(fā)展融合。”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乾說,這有利于提高我國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力,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發(fā)展,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信號三:隨著中國金融業(yè)開放步伐的加速,金融市場各個領域的改革也將不斷進行,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輔相成,金融市場制度建設的進步速度或超預期。
在陳李看來,全球資本的流動需要相應的制度安排,從金融開放步伐已經可以看出我國正通過不斷的市場化改革來呼應這些需求,探索于多方有利的機制。這在金融產品品種的開放、交易規(guī)則的變化、注冊制的試點探索等都有著明顯體現。未來,為了適應金融開放的節(jié)奏,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力度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