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
返回首頁

博道基金陳連權:量化賦能 打造更科學股債“配方”

魏昭宇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全面凈值化時代到來,銀行理財、信托等傳統(tǒng)理財產品不再“穩(wěn)賺不賠”。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投向了固收打底、股債混合的產品,如“固收+”,希望在波動的市場獲得長期穩(wěn)健的投資收益。

  “固收+”這類債筑底、股增強的策略比較成熟。作為資產籃子里的“剛需”品種,在產品管理的背后,開始不斷涌現出豐富多元的投資理念。傳統(tǒng)的“固收+”產品是由股、債兩位基金經理合管,股債配置比例相對確定。為了尋求更多資產配置的阿爾法收益,行業(yè)里開始出現“單基金經理”模式,并同時引入量化策略輔助。

  博道基金固定收益投資總監(jiān)陳連權就是上述投資理念的先行者之一。近日,陳連權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分享了他對于“固收+”的理解,包括對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的獨到見解。

  風險可以“被選擇”

  在陳連權看來,如何與風險正確相處是永不過時的話題。

  “所謂規(guī)避,潛臺詞可能是先選擇了高風險,而后又希望規(guī)避它。比如,想得到高利息,選擇了低等級信用債,然后又希望在信用風險爆發(fā)之前躲開;再比如,想在牛市中賺個20%,選擇了60%的權益?zhèn)}位,然后又希望在熊市中不虧錢!

  陳連權認為,許多精準預測往往只是幸存者偏差,普通投資者難以具備這種能力。因此,對待風險的更可靠方式可能是正確選擇,比如在產品設計端就做倉位選擇。

  擬由陳連權擔任基金經理的博道和祥多元穩(wěn)健債券基金,產品設計上含權(股票+可交債+可轉債)的總倉位不超過20%,而在債券投資上也不做信用下沉,即不會以低等級投資標的去換取高收益。因此,“大虧”及“信用風險”可能就被選擇性地“規(guī)避”了。

  既然風險和收益是一體兩面,陳連權認為:“假如風險被完全消除,收益也會消失殆盡,消除風險并非沒有代價,可能只有致命性或永久性的損失風險才需要被完全規(guī)避。對于日常波動的風險,不應該因噎廢食,而是要合理平衡及有效管理。”

  資產配置要做好“組裝”

  在陳連權看來,資產配置不是去預判,而是去做好組裝,做好風險搭配。這也是“固收+”成為了投資者“剛需”品種的重要原因。體現在二級債基或者偏債混合的“固收+”上,就是股債兩部分的靈活配置比例。

  “盡管利用股票與債券之間的‘蹺蹺板效應’可以有效抵抗風險,但萬一遇到‘股債雙殺’的情況,或者出現一些突發(fā)事件,‘兩條腿走路’就得更加小心謹慎!标愡B權表示。而他想要實現的,就是讓“兩條腿走路”也能游刃有余。

  “我們采取量化資產配置的方式去動態(tài)調整股與債之間的配置比例,同時模型里面還有避險因子,在充分利用股債蹺蹺板效應的同時,也盡可能降低股債雙殺的風險!标愡B權將這一系統(tǒng)化模型稱為“防御式資產配置模型”。

  以目前的市場環(huán)境舉例,陳連權表示,市場風險偏好在不斷升高,宏觀面趨勢上行已經成為了市場的統(tǒng)一研判!暗闲械倪^程并非一帆風順,而是較為曲折。如果僅從周期的角度進行資產配置,組合的風險波動率可能較高,這就背離了‘固收+’產品的初衷!标愡B權表示。防御式資產配置模型便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在投資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股債比例!爱斎唬@背后是一項‘大工程’,這要求基金經理從長期、中期、短期等多個維度不斷完善模型。”

  量化“固收+”先行者

  2007年,陳連權進入交銀施羅德基金,擔任金融工程部量化分析師,隨后又任信用分析師/宏觀債券分析師、專戶投資部副總經理兼投資經理。2015年,陳連權進入富國基金,擔任固定收益研究部總經理、固定收益專戶投資部總經理、固定收益投資總監(jiān)。2018年,陳連權進軍私募市場,擔任上海遠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jiān)。2021年底,陳連權加入博道基金,任博道基金固定收益投資總監(jiān)?v觀這位投資老將的投研生涯,從公募到私募,從權益到固收,其跨度之廣,在業(yè)界少有。

  回顧投研經歷,“量化”是陳連權身上的個性標簽之一,量化思維也在陳連權在管的“固收+”產品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對債券投資、股票投資、資產配置均有要求的二級債基管理上,量化分析師出身的陳連權總結多年的實踐,將選股、選債、資產配置、風險控制融為一體,以量化模型賦能,提供更科學化、更體系化的股債配方。

  陳連權表示,在債券策略方面,以穩(wěn)為主,會通過利率量化模型配置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不做信用下沉,防范違約風險。而在股票策略方面,量化多因子選股模型會內嵌因子動態(tài)模塊,以便靈敏適應快速輪動的股市風格。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