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融城希望通過新的“數字技能簽證”來鞏固英國作為金融科技中心的地位,以應對歐洲大陸其他金融中心對倫敦“脫歐”后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形成挑戰(zhàn)。
普華永道日前為倫敦金融城相關機構制定的一份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議,旨在如何保持“脫歐”后英國金融服務部門仍然具有競爭力。這份報告指出,即便尚未得到工作機會,具有重要數字技術能力的年輕人也應該被允許移居英國。
報告指出,英國在金融科技領域發(fā)展迅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相關創(chuàng)新和投資都非;钴S。但是如果因為“脫歐”而導致數字科技人才缺失,對該領域發(fā)展將造成潛在損失,特別是初創(chuàng)企業(yè)在雇傭全世界的相關人才方面難度加大。
據該份報告的負責人馬克·霍班介紹,如果這份報告的35項建議都被采納,到2025年英國金融服務行業(yè)將創(chuàng)造出430億英鎊的經濟效益,相當于為英國額外創(chuàng)造2%的國內生產總值。這些建議包括:金融服務行業(yè)領袖與政府機構定期探討如何保持倫敦的競爭力,改革稅收機制使其更加穩(wěn)定和可預期等。不過,“數字技能簽證”的提議吸引了更多關注,因為整個英國金融行業(yè)對于“脫歐”后人才缺乏普遍感到擔憂,而一旦歐盟國民被納入一定的簽證體系之下,包括金融科技在內的一些領域的人才短缺將尤為明顯。
英國現(xiàn)行的非歐盟公民邊界管理規(guī)定要求移民求職者須符合嚴格的資格標準,并能夠得到具備較高薪資的工作機會。普華永道指出,英國移民政策在過去幾年已經變得更加嚴格,這導致雇主須為提供一個五年普通簽證付出7000英鎊,成本增加了250%。這對于初創(chuàng)企業(yè)來說已經成為不小的負擔。
英國內政部目前提供指定的“技術簽證”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每年可發(fā)放的簽證數量上限為200個,而需求遠遠大于該數字。普華永道建議,英國“脫歐”后,該計劃應該有所拓展,并更名為“數字技能簽證”,不受薪資限制,并允許申請人能夠為多家公司工作。普華永道移民研究部門負責人朱莉婭·奧斯洛·科爾表示,如果英國要保留其在金融服務領域的競爭優(yōu)勢,那么簽證體系必須“靈活應變”。
由于擔憂“脫歐”之后,英歐之間的移民新政導致人員流動受限,已有一些在倫敦金融城的國際金融機構開始向歐洲大陸其他金融中心“搬家”,通過遷離某些部門的就業(yè)崗位到歐洲大陸來解決人才可能缺乏的問題。人才來源的多樣性是倫敦智力資源豐富的重要原因。從數據上看,目前有330萬歐盟公民在英工作和生活;從倫敦金融城從業(yè)者的來源來看,55%來自英國本土,約35%來自歐盟其他國家,其余來自歐盟以外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