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交銀理財掌門人詳解產品發(fā)行:初期以固收為主

證券時報

  銀行系理財子公司開業(yè)后運行情況如何?產品發(fā)行及渠道建設如何規(guī)劃?正在征求意見的凈資本約束監(jiān)管規(guī)定影響如何?

  日前,交行同業(yè)總監(jiān)與市場業(yè)務板塊總監(jiān)兼交銀理財董事長涂宏、交銀理財總裁金旗在上海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詳細回答了這些問題。

  作為全國首批開業(yè)、滬上首家銀行系理財子公司,交銀理財目前發(fā)行及受托管理的規(guī)模已超萬億,其中凈值型產品規(guī)模超過3000億元。

  首批推出六大主題產品

  成立于6月6日的交銀理財,日前正式推出首批新產品,聚焦普惠金融、現金管理、商業(yè)養(yǎng)老、科創(chuàng)投資、上海要素市場以及長三角一體化等六大主題。

  其中,公司已于8月8日面向普惠大眾成立了第一只產品——穩(wěn)享一年定開理財產品,并在兩天內超額募集35億元。這也是全國銀行理財子公司按照資管新規(guī)成立的首款產品。

  “交銀理財首批產品有三個特點:一是完全符合資管新規(guī)要求,二是響應國家戰(zhàn)略、服務實體經濟,三是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交行副行長呂家進表示。

  據了解,目前交銀理財的產品體系以固定收益類為主,輔以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及衍生品類!罢麄行業(yè)負債端大部分是3~6個月的‘短錢’,所以子公司開業(yè)初期固收類產品占據主流!蓖亢暾f。

  涂宏此前透露,公司現金管理類和固定收益類產品將繼續(xù)占據主導地位,合計占比80%~90%。其中,固收類產品也被交銀理財確定為公司打造的拳頭產品和旗艦產品。

  業(yè)內人士認為,長期而言理財子公司加大權益投資比例是必然趨勢,但在形成完整的投研體系、團隊、能力之前,選擇工具型與指數化產品切入權益市場要比主動管理類產品更加合適。

  權益投資重點

  要加強投研建設

  9月20日,銀保監(jiān)會就《商業(yè)銀行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公開征求意見。

  根據《辦法》,理財子公司凈資本管理應當符合兩方面標準:一是凈資本不得低于5億元,且不得低于凈資產的40%;二是凈資本不得低于風險資本,確保理財子公司保持足夠的凈資本水平。

  金旗表示,《辦法》總體符合預期。其中,對資本金的管理要求與對商業(yè)銀行的管理要求基本一致,銀行理財產品端投資則適當參照信托公司的投資管理辦法。

  此外,《辦法》對理財業(yè)務投資標準化資產的風險系數設定為0%,意味著標準化業(yè)務發(fā)展不受凈資本約束,理財非標則按照評級、擔保方式分別設定了1.5%~3%的風險系數。

  “對我們的影響不會很大,測算下來仍有較大的非標投資空間!苯鹌毂硎荆汇y理財的注冊資本為80億元,如果允許放大杠桿倍數,非標投資的資本金占用按照1.5%計算,大約還有3000億元~4000億元的投資規(guī)模。

  在權益投資方面,金旗表示,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權益市場的投入未來肯定會增加,但增加到多少,還要根據市場情況和客戶接受程度來看!伴L期來看,目前的資本市場估值具有相當的投資價值!

  在介紹交銀理財權益投資的思路時,金旗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重點要加強投研建設。“一是做好人才培養(yǎng)、吸引外部一流人才工作;二是與頭部非銀機構加強合作,做大FOF、MOM;三是在策略上,所有的權益投資都要緊緊圍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重點支持行業(yè)等進行!

  金旗此前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未來權益投資占比提升是一個趨勢,“我們第一步要在兩三年內提升到5%左右,長期再進一步提升到10%”。

  互聯網渠道產品

  單獨設計和管理

  雖然基于母行銷售渠道,交銀理財的首只產品大幅超募,上架兩天銷售35億元,但理財子公司銷售渠道完全倚重母行也不可取。

  金旗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未來交銀理財整體渠道建設將采取“1+3”模式。“‘1’是指以母行渠道為主,“3”是指BAT等互聯網渠道、銀保證等同業(yè)渠道,以及未來子公司自身建立的直銷團隊。”

  “其中,直銷團隊可以面對機構客戶、公司客戶,甚至未來的一些高端個人客戶,都會建立直銷渠道,打造直銷團隊、直銷能力!苯鹌煺f。

  此外,由于互聯網渠道與理財子公司自身的管理要求、投資者類型及偏好存在差異,金旗表示,會根據互聯網渠道的特點和對產品的要求,單獨給互聯網渠道設計產品、單獨管理,不會與其他渠道產品混合運作。

  “初期我們推出的互聯網渠道產品可能以拳頭產品為主,不會全面鋪開。未來合作不斷加深后,再逐步增加產品種類。”金旗透露。

  此前接受采訪時,涂宏也表示,交銀理財還考慮在產品的靈活性和流動性方案做一些探索,“譬如有沒有可能推動母行理財產品的抵押和轉讓”。

  事實上,建立統(tǒng)一的理財產品轉讓平臺一直為業(yè)內所呼吁。涂宏認為,較好的流動性能更多地吸引理財產品投資者,因此建立這樣一個平臺非常有必要。

  但他也表示,難點在于估值,“標準化資產可以按照市場價格交易,但非標資產透明度相對較低,估值難度較大。具體到產品分類來看,固收類、債券交易頻繁、估值數據易得的產品轉讓比較容易,而交易量小,市場深度不足的產品估值比較困難,譬如商品及衍生品類理財產品!

  在涂宏看來,存量理財產品在統(tǒng)一平臺上轉讓的難度較大,但理財產品逐漸過渡到理財子公司發(fā)行的符合資管新規(guī)的產品后,非標產品等影響信息披露的產品會比較少,甚至沒有,屆時理財產品的透明度將顯著提升,建立理財轉讓平臺有助于業(yè)務發(fā)展。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