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月11日電(李建平、張濤)春運首日午夜,一列開往“中國北極”漠河的列車緩緩?吭跂|北松嫩平原一個不知名小站!傲熊囜t(yī)生”張德林告別車廂內(nèi)20多攝氏度的溫暖,整理好棉衣領(lǐng),手持檢點錘,沖入零下20多攝氏度的寒夜。
這是一年中最冷時節(jié),肆虐的冷風穿透了他的薄手套。“感覺像被貓撓一樣!钡ぷ餍枰,他的手套不能厚。
張德林快步走到編號為672072的車廂處,彎腰摸了摸車輪軸溫度!叭绻麥囟忍撸蜁形kU。”他說。
今年60歲的張德林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北車輛段的一名車輛乘務(wù)長,目前司職于K7069列車。這趟“極地”列車承載著將乘客從黑龍江省綏化市及沿途送往漠河的使命。張德林負責這趟列車行駛安全。
“安全是天大的事,一點馬虎也不行!彼麍孕艣]有責任心的人沒法干好這工作。
在33年從業(yè)生涯中,張德林數(shù)不清自己發(fā)現(xiàn)了多少安全隱患,小到列車車輪軸溫度過高,大到車底牽引拉桿等重要部件開裂,張德林就這樣默默無聞守護著列車。
作為K7069列車的老職工,他見證了這趟列車蛻變和漠河旅游事業(yè)發(fā)展!耙郧斑@趟車是燒煤的,一兩個小時就得照看一回鍋爐,要不就凍人!睆埖铝只貞浧18年前剛到這趟列車工作時的情形。
如今,這趟列車已變?yōu)殡姎饣熊,將燃煤鍋爐升級為柴油發(fā)電機組,用于保障列車供暖、供電。
最讓張德林感慨的是列車乘客的變化。從前,這趟列車乘客以當?shù)亓謪^(qū)職工為主,如今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成了列車“主角”。隨著游客增多,旅游業(yè)對漠河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及脫貧攻堅工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020年是張德林工作生涯的最后一年。還有11個月零18天就退休的他十分舍不得離開工作崗位,不僅因為懷念這里曾留下他的美好青春,更因為他能為乘客服務(wù)讓人生變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