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歐佩克+或仍主導下半年油價走勢

經濟參考報

  2016年底,傳統(tǒng)產油國為應對美國頁巖油產量大幅增加并加大原油出口帶來的沖擊,由歐佩克與其他10個產油國組成了歐佩克+減產聯(lián)盟。

  以沙特和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選擇了抱團取暖,以減產和讓出市場份額換取油價的相對穩(wěn)定。在面臨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時,產油國最終仍選擇推出近1000萬桶/日的減產協(xié)議來穩(wěn)定油價。

  減產協(xié)議的有效執(zhí)行為平衡市場供需和提振國際油價起到了顯著的作用,歐佩克+在生產政策上日益增加的靈活性也讓這一有形的手變得更顯嫻熟。產油國在面臨市場沖擊之處所進行的“自顧自”或“損人利己”嘗試并不奏效,因而對于產油國聯(lián)盟這一形式有較高認同感。

  從2020年4月份達成歷史性減產協(xié)議,歐佩克與伙伴國雖然未能阻止油價在去年4月20日降為負值,但協(xié)議從當年5月份開始實施后,油價逐漸企穩(wěn)。在經濟逐步重啟過程中,產油國減產執(zhí)行率與此前有顯著提高,謹慎和靈活的政策促使市場上石油庫存逐步降低。

  正值市場高度關注歐佩克與伙伴國如何制定8月份及以后生產政策之際,7月初的歐佩克+例行月度部長級會議意外地不歡而散,經過連續(xù)幾日的努力并沒有化解沙特與阿聯(lián)酋之間的分歧。國際油價隨之出現“高位”震蕩,擔憂產油國之間重燃價格戰(zhàn)的聲音開始出現。

  從目前媒體披露的信息看,沙特與阿聯(lián)酋之間的分歧在于,如果把當前的減產協(xié)議從2022年4月延長至2022年年底,用于計算阿聯(lián)酋生產配額的基準年份是否需要調整。從對石油市場的實際影響看,沙特和阿聯(lián)酋之間的紛爭短期加劇了石油供應的緊張,但并不損害產油國的實際利益。減產協(xié)議的延長并沒有那么迫切,兩國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博弈。

  從需求端看,全球石油需求仍處于較快復蘇進程中,石油需求的持續(xù)增長意味著國際石油市場供應仍將存在缺口,產油國可以輕松掌握市場的主動權。

  歐佩克與伙伴國固然有望繼續(xù)主導今年下半年的油價走勢,但也面臨疫情反復、金融市場波動、產油國之間矛盾和其他產油國意外增產的風險,如何理順減產國之間的利益訴求或將是沙特和俄羅斯面臨的主要議題。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