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方正證券“意外”變身券商旗手 “重組變量”下誰是推手?

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方正證券,意外成為券商板塊A股行情的“引領者”。實際上此前券商股已經(jīng)頹勢有一段時間。但10月29日,券商股午后被強勢拉升,證券ETF從-0.09%瞬間升到+1.01%。值得關注的是,方正證券領漲,且已經(jīng)連漲3天,每天漲幅都居前。

  行情異動背后推手是誰,似乎是眼下更值得關注的問題。

  會是下一個光大?

  10月29日,方正證券一度沖漲至8.57%,隨后以5.02%收盤。

  方正證券最近一次在市場上有“表現(xiàn)”的苗頭出現(xiàn)在一周前。

  根據(jù)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跟蹤,上周三晚間,方正集團重組候選資金方的新聞曝出,第二天下午,方正證券就以一個漲停在整個券商板塊“獨自狂歡”。

  受當日市場情緒影響,漲停板維持不過10分鐘,隨后開板。但該信息至少顯示,有部分市場資金開始對這只股票蠢蠢欲動。

  “現(xiàn)在的市場表現(xiàn)和5月底的市場有點像,有比較大的波動,也有券商強勢領漲。”有投資者稱。

  領漲的方正證券,會是下一個光大證券嗎?

  與光大證券前兩年連續(xù)踩雷不同,MPS項目重挫后的光大證券,隨后收到了監(jiān)管的一系列處分,并在內(nèi)部進行調(diào)整優(yōu)化。在一定程度上,該券商近兩年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逐漸修復利空。

  相比而言,方正證券的遠期利空仍沒有解決。

  根據(jù)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了解,方正證券自收購了民族證券后,兩大股東體系內(nèi)斗被呈現(xiàn)在了臺面上,并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

  譬如2015年左右,兩方股東的內(nèi)斗白熱化,為了順利擠走對方,曾演變成為典型的輿論事件,收購過程中的違規(guī)、違法資本運作,彼時全部抖給了公眾。該事件最終以相關股東出逃國外,并挪走20.5億元的注冊資本,按下了一個暫停鍵。

  實際上迄今為止,方正證券第二大股東,由于挪走20.5億注冊資本,在歸還這筆錢之前,仍不得行使股東權利。

  按照上海某受訪分析人士的邏輯,二股東違法事件已經(jīng)眾所周知,如果經(jīng)全體股東投票,超過67%股東認為二股東為不適當人員,可以強制轉讓其持有的股份。但到現(xiàn)在,方正證券的持股結構仍未改變。

  “方正證券的股權太分散了,理論上,如果有超過持股11.14%的股東站在二股東一方,公司就沒法強制轉讓它持有的股份。這么多年了,大股東的股權格局沒發(fā)生太大的改變,大概率是有持股超過11.14%的股東有異議。”某券商投行人士分析。

  關系方正集團重整

  這一股權問題帶來的麻煩在于,如果方正集團想要通過轉讓方正證券的股份,來償債,將會推行得十分艱難。

  “在方正證券的持股比例上,方正集團轉讓6%的股份,會造成上市公司實控人的變更。而上市公司要變更實控人,需要召開全體股東大會,有超過67%的股東同意,才能推進實控人變更!鄙鲜鐾缎腥耸糠Q。

  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了解,方正證券執(zhí)委會副主任、總裁高利近期出面接受媒體訪談,并表示,2019年,“方民整合”工作順利完成。

  甚至東北證券非銀金融組日前發(fā)布研報認為,“民族證券整合工作完美收官,投行業(yè)務收入大幅提升。”

  對于“方民整合”實質(zhì)性的推進如何自評?

  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致電了方正證券總裁高利,高利稱,由于公司可能涉及重組,目前不便回應。

  但也有異議者認為,如果方正證券“賣身還債”失敗,這個推薦理由就顯得有些“只看表面功夫”了。

  實際上根據(jù)記者了解,“方民整合”只是并購重組時,為解決同業(yè)競爭,定的一個5年任務。

  民族證券也的確在2019年變身為方正證券的承銷保薦子公司。

  上述一位機構投資人認為,相關進展或可給接盤方正集團債務的資方一劑情緒穩(wěn)定針。

  另據(jù)記者了解,已有公募基金在三季度入場,或意在搏重組概念收益。

  方正證券三季報顯示,銀華基金和建信基金各有兩只配置型基金,將方正證券列為十大重倉股。

  其中,銀華基金重倉方正證券的,是王海峰管理的兩只產(chǎn)品——銀華鑫銳靈活配置、銀華鑫盛靈活配置,共持有方正證券281.82萬股;建信基金重倉方正證券的,是李峰管理的建信轉債增強債券型基金、牛興華管理的建信潤利增強債券型基金,兩只基金共持有方正證券16.04萬股。

  上述四只公募基金產(chǎn)品,2020年中報尚未將方正證券列為前十大重倉股,是在今年3季度入場準備博收益。

中證網(wǎng)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jīng)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本網(wǎng)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