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HO!有貨:看分眾電商如何實現(xiàn)自我造血
近日,業(yè)內比較受關注的話題是凡客在一片唱衰中又融資了。在當下的電商環(huán)境下,能融到錢,我們也不得不佩服凡客的能力。2009年、2010年凡客一路高歌猛進,連續(xù)達到超過100%的復合增長率。隨后,陳年帶領著凡客踏上了追求2011年百億銷售額的道路。
11年伊始,凡客開始了瘋狂擴充品類的大躍進。這一看似激進的打法之后,對應的是運營和管理的失衡,令無數(shù)忠實擁躉迅速流失。排除自身決策失準,不可否認,整體環(huán)境的惡化也為凡客這輪危機加了一把火。
隨著電商巨頭的激烈競爭,使得外部流量的價格不斷被抬高。以垂直電商為例,獲取一位新客戶的成本,在過去5年間從幾十元增長到了200-400元,這種成本的增長態(tài)勢幾乎淹沒了客單價的增長。
對垂直電商來說,如果自身造血能力弱,便只能走向花錢砸外部流量的選擇,或者說這已經不是選擇,而成為了必選科目。造血能力的體現(xiàn)是什么呢?就是留住新客的能力,換言之,重復購買率成為了造血能力的指標。失去自身造血能力的結果就是:外部費用一停,成交額度就會順勢大幅下滑。
YOHO!有貨是國內首個提出“分眾電商”概念的潮流電商網站。分眾電商是較垂直電商的劃分而產生的概念。如果我們將垂直電商理解為“向所有人賣一類產品”,那分眾電商則是“針對特定的一類人群販售所有產品”。從目前來看,抓準一類人的消費心理去縱向地拓展產業(yè)鏈,比滿足大眾需求更具可操作性。YOHO!有貨是極少數(shù)在電商寒冬后還屹立著的商家之一,不僅如此,YOHO!有貨從2012年5月已經開始實現(xiàn)盈利,2013年銷售額將突破5億元、盈利4000萬元,年均重復購買率達到了44%。
能夠保持年均如此高水平的回購率,YOHO!有貨的竅門就是堅持“媒體+電商”的思維模式。YOHO!有貨商城于2008年上線時,YOHO!集團旗下的《YOHO!潮流志》、YOHO.CN論壇就已經擁有了自己忠實的受眾,有貨商城的上線正好解決了潛在消費者購買潮流款服飾途徑的問題。
YOHO!集團一直致力于做潮流的引領者、傳播者、創(chuàng)造者。近年來,更打造了C2B與O2O結合的線下預售展覽YOHOOD,并正著手搭建國內首個線下體驗店。一旦體驗店投入運營,YOHO!將擁有包含:平面雜志、網絡論壇、線下活動、體驗店和電子商城的五位一體立體格局,合力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11月的瘋狂和悵然已煙消云散,凡客借著G輪融資再被推上話題。不得不承認,短短6年時間,凡客能夠運作到給自己接連的錯誤買單還是足以讓中小電商佩服。YOHO!有貨顯然不能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幸災樂禍,對于它來說也許更好的選擇是從中吸取教訓,認清自己的分眾定位,握緊現(xiàn)有渠道,專注產品品質、提升服務質量,讓自己成為潮流Lifestyle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