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業(yè)績預告是場苦情劇嗎?談虧損也要講門道

上海證券報

  每年1月份,年度業(yè)績預告都是資本市場的開年大戲。這兩年,一談到業(yè)績預告,給人直觀的感受好像就是一片愁云慘霧。剛剛過去的兩天,預計巨額虧損的公司明顯增多,相關報道似乎又層出不窮。滬市力帆股份、*ST剛泰預等虧損在10億元以上的公司就有好幾家。上市公司一臉炮灰,投資者捶胸頓足,自媒體難免推波助瀾。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值得好好捋一捋。

  細看這些預告大額虧損的公司,大都有跡可循,遠不必過于驚詫。多數(shù)時候,要是能夠多看幾眼公告,有所警惕,也就可以做好應對了。有的公司從一季報一路虧到三季報,年報繼續(xù)虧損的預期早就形成。大多數(shù)投資者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就好比已經標出警示牌的危險路段,司機要么改道而行,即使勉強通過也會格外當心。前面說的力帆股份、*ST剛泰就是此類。乍一看虧損金額巨大,但實際上,前期力帆股份投資新能源汽車失敗、*ST剛泰發(fā)生大額違規(guī)擔保等情況已經充分披露。市場對其慘淡的經營狀況已多有了解,監(jiān)管也是層層緊盯,風險已充分暴露。投資者有充足的時間“棄船逃生”。

  再來看看面上的情況。年度業(yè)績預告無非是把市場最為關注的業(yè)績表現(xiàn)及早告訴投資者。盈利了,皆大歡喜;虧損了,郁郁寡歡。這幾年業(yè)績預告的分布到底如何,還是要數(shù)據來說話。2017年,滬市公司預盈類公告430份、預虧類公告70份;2018年,預盈類公告300份、預虧類公告140份。截至昨天,今年以來預盈類公告發(fā)了200份,預虧類公告30份。常規(guī)來看,最后兩周預虧公告還會增加。但總體而言,最終的實際情況可能跟前兩年大致相仿,預盈類公告還是會遠多于預虧類公告。

  這么來看,預虧公司確實有,但報喜的公司還是占了大多數(shù)。業(yè)績預告大致上本是一出有喜有樂,間或夾雜些“梨花帶雨”的正劇,但不知不覺中卻被演繹成了“淚眼看花花不語”的苦情劇。甜的都被剪輯、喜的都被快進,苦的和悲的卻被有意無意放大、滾動播出。“A股雷雨季”“這些公司又開始爆雷了”等字眼不時占據頭條,被頻頻轉載。讀下來難免讓人感覺一片狼藉,沒了好日子。

  何以至此,恐怕有三個原因:一是大家對上市公司有比較高的期待,覺得他們是萬千企業(yè)中的佼佼者,個頂個的身體倍兒棒、業(yè)績優(yōu)良。一旦出現(xiàn)下滑或者虧損,就好像學霸考了個不及格,免不了有些焦慮和落差。二是公司一虧就虧出幾十億甚至上百億,難免讓人有些心驚。另外,還有些市場聲音,為了賺點流量、抓點眼球,把專業(yè)判斷、獨立思維拋之腦后,專撿驚心動魄的話來講,不知不覺中好像就有了點“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感覺。還真應了那句老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就說這兩天,預增公告發(fā)了120多份,但落到大家眼里的好像只剩那幾家巨虧幾十億的公司。諸如恒力石化、中國人壽這樣業(yè)績翻番的龍頭公司,市場關注度好像并不高。

  這兩年實際虧損的公司大體是什么情況?還是來看看數(shù)據。2017年滬市虧損公司70多家,2018年有140多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在一成以內。2018年虧損公司的數(shù)量增加不少,與近兩年內外部環(huán)境錯綜復雜、經濟結構調整持續(xù)推進、壓力挑戰(zhàn)明顯增多不無關系。即便如此,滬市還是有九成公司實現(xiàn)盈利。2019年,外部壓力不減,但經濟總體穩(wěn)中求進的趨勢沒有改變,預計滬市公司虧損情況也不會有根本性變化,基本也會同2018年相當。大體來說,資本市場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有晴有雨是常態(tài),關鍵是晴天多還是雨天多。要指望所有上市公司都盈利,就好比要天天陽光普照,不可能也不現(xiàn)實。就像道路交通,每年多多少少總會發(fā)生一些交通事故。一個司機或許可以保證一輩子都不磕碰剮蹭,但整個道路網絡卻不一樣,交通事故的發(fā)生是有概率的。這個概率既取決于司機技術、車輛性能等自身條件,也不能避免道路、天氣等外力影響。上市公司的虧損也是有概率的,既和自身經營密切相關,也脫離不了宏觀經濟和行業(yè)發(fā)展等外部環(huán)境。

  真正需要解讀的是虧損背后的原因。有行業(yè)經營原因造成的虧,有“關鍵少數(shù)”行為不端導致的虧,有實事求是卸下重負的虧,也有暗藏貓膩借題發(fā)揮的虧。表面看都是虧損,但不同因素作用下的虧損顯然不能一概而論。說到底,大家真正有疑慮、不滿意的,還是那些意料之外的虧損,尤其是不明不白的大額虧損。最典型的就是“大洗澡”,前幾年看上去太太平平,忽然間虧損數(shù)十億、數(shù)百億。大家難免會問,為什么突然虧這么多?以前怎么一點端倪都沒有?或許對企業(yè)來說,全部虧在一年,以后可以輕裝上陣,面子上好看,又規(guī)避了退市風險。但對投資者而言,對公司業(yè)績的真實性可能就會大打問號,甚至懷疑以前的利潤都披著虛假的“外衣”。對這種情況,市場會質問,監(jiān)管也應該緊抓不放。這兩天,大額虧損的力帆股份、湘電股份等公司,交易所都在第一時間發(fā)出問詢函,也是要還投資者必要的知情權。

  即便如此,也還是要抬起頭來看看資本市場這個大森林。根據以往經驗,差學生不到最后不舉手,最后兩周預減預虧的公告估計會更多一些。但總體來看,滬市公司九成盈利的格局大致穩(wěn)定,龍頭企業(yè)的經營基本面也沒有大的變化,市場運行依舊保持平穩(wěn)有序。也就是說,資本市場這片森林難免有些枯木、朽木,但更多的還是生機勃發(fā)、茁壯向上的棟梁之材。他們才更值得吸引市場和投資者的目光。

中國證券報金牛投資者教育基地聲明:凡中國證券報金牛投資者教育基地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投教基地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投教基地贊同其觀點,中國證券報金牛投資者教育基地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