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完善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積極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原油、鐵礦石等期貨交易,支持外資金融機構更多參與地方政府債券承銷。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引入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QFII)已接近15年,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種過渡性制度安排,為我國資本市場發(fā)展與完善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當前的QFII投資者,可投的領域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未來需要擴大在中國的投資領域或品種。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30日,287家QFII獲批投資額度為994.59億美元,與4月份持平。196家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獲批投資額度為6158.52億元,較4月末6148.52億元,增加10億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QFII等機制已經成為境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渠道,在為A市場帶來增量資金的同時,也給試點各國和地區(qū)帶來了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機會,有助于推動A股國際化,使國內投資者轉向價值投資。
談及下一步應如何加大我國金融業(yè)對外開放,完善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黃志龍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金融行業(yè)的對外開放,將陸續(xù)有一些政策出臺或落地,比如近年來廣受關注的“滬倫通”,大幅擴大外資銀行的業(yè)務范圍,在信托、汽車金融、消費金融等領域全面引入外資金融機構等政策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