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姜超:降準空間仍在 降息有待觀察
中證網訊(記者 王姣)出于穩(wěn)增長的需要,央行在降準之后會降息嗎?成為近期市場熱議的話題。
“降準空間仍在,降息有待觀察。”11月22日,海通證券宏觀債券研究姜超團隊發(fā)表研報稱,當前我國宏觀杠桿率走穩(wěn),金融風險下降,經濟仍有下行壓力,融資需求低迷。考慮到我國存款準備金率相對較高,降準仍有空間。但僅依靠貨幣數量寬松及窗口指導效果有限,而降息有利于降低融資成本,刺激投資和消費。展望2019年,若出口下滑進而影響國內就業(yè),或寬信用政策遲遲未能有效傳導,不排除央行會考慮啟動降息。
姜超團隊指出,支持未來央行降息的因素主要有四點:
一是宏觀杠桿率走穩(wěn),金融風險下降。2017年以來金融去杠桿、治理影子銀行的政策收效顯著,宏觀杠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均得到遏制,為貨幣寬松提供較好的宏觀金融基礎。
二是經濟存下行壓力。未來外需或受影響,而居民債務負擔高企制約消費增長,基建投資依舊低迷、地產投資下行的隱患正在逐步體現(xiàn),在經濟有下行壓力的大背景下,長期通縮風險大于通脹風險。
三是融資需求低迷。今年以來社融增速逐月下滑,類似于前幾輪經濟下行時期,表內信貸高增主要靠票據融資貢獻,反映銀行貸款需求仍未放量。從利率來看,三季度一般貸款和房貸利率還在上升,但票據融資利率已持續(xù)下降,執(zhí)行下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略有上升,P2P貸款和資金信托余額和利率雙雙下降,顯示融資需求收縮。
四是貨幣數量寬松效果有限,降息降低融資成本。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依舊不暢,銀行間資金利率甚至多次低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但信貸市場需求偏弱,可見僅僅依靠貨幣數量寬松及窗口指導銀行放貸效果有限,而降息有利于降低融資成本,刺激投資和耐用品消費。
姜超同時指出,制約未來央行降息的因素也有兩點,一是資產泡沫與地方債務的擔憂。未來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大幅降息或導致資金再次大量流向房地產和融資平臺,加劇居民和地方債務風險。二是匯率貶值和資本外流的擔憂。若中國央行降息將引發(fā)中美短端利差進一步倒掛,或將加劇外儲縮水和貶值壓力。
“我們認為,未來的降息政策會附帶一定條件或采用定向的方式,向制造業(yè)、尤其是民企、小微企業(yè)傾斜。只有嚴控地方債務增量,堅持地產調控,合理管控影子銀行,加大減稅降費,才能在防范地產泡沫與債務風險的前提下,實現(xiàn)穩(wěn)就業(yè)和穩(wěn)經濟!苯瑘F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