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重慶人結婚“零彩禮” 網(wǎng)友:彩禮界的一股清流

重慶晨報

  4年前,一張“全國彩禮地圖”在微博上走紅,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昨天,《人民日報》海外版推出了一篇題為《沉重的彩禮》的調查報道,并發(fā)布了一張根據(jù)記者調查結果繪制的最新“全國彩禮地圖”。在這張地圖上,重慶是為數(shù)不多的“零禮金”區(qū)域之一。

  從這幅圖上,我們能明顯感受到4年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地區(qū)不僅彩禮翻了番,房、車也成結婚標配;在彩禮上漲的區(qū)域里,呈現(xiàn)出“西高東低,山村高城郊低”的特點。但可喜的是,華南降幅大,長江流域甚至出現(xiàn)“零禮金”。一些女方家長即便索要彩禮,也不會自裝腰包,而是返還給女孩,另外還會準備一份與男方彩禮不相上下的嫁妝……

  重慶存在“零彩禮”現(xiàn)象?這在網(wǎng)上引起了熱烈討論,甚至有網(wǎng)友評論:重慶真是中國彩禮界的一股清流!

  當年結婚,你給女方父母送過彩禮嗎?你父母收過男方家送的彩禮嗎?昨天,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十位生活和工作在這座城市的已婚70后80后90后,發(fā)現(xiàn)在重慶主城鮮有結婚彩禮一說,不過部分區(qū)縣的城區(qū)和農村還存在著這一禮節(jié)性民俗。

  80后:

  主城鮮有結婚彩禮一說

  你們結婚給女方家庭送過彩禮嗎?昨日記者進入了一個同學微信群調查,里面清一色的80后男士,有13人,這些年已陸續(xù)結婚。其中有10人表示,結婚的時候女方沒有提過要收彩禮,家里也沒有主動提及要給彩禮。

  “主城區(qū),在我們這一代人中,結婚時的確沒有給彩禮的習慣!逼渲幸晃80后小伙子說,年齡相仿的親友中,就結婚彩禮而言,基本上都是“零禮金”!耙话闱闆r下,在結婚前男女雙方父母會一起吃飯來商討結婚事宜,比如婚宴舉辦的酒店定什么檔次,在哪一個區(qū)域,雙方的親友怎么邀請,婚宴當天父母各自分工干什么等,但都不討論彩禮問題。”

  另外有3位已婚80后男士表示,結婚時“象征性”地給了女方父母彩禮,最多的給了3萬,最少的給了2000元,另外一人給了2萬元。無一例外,他們的妻子都來自市外或市內區(qū)縣農村。

  女方在結婚時說,老家都有給彩禮的習慣,要按照她們那里的風俗來!安贿^,大人們收了禮金后,并沒有裝進自己的腰包,而是結婚的時候給我們包了個大紅包,還多送了2萬元!逼渲幸晃恍』镒诱f。

  13位80后男士,10位沒有給彩禮,那女方是怎么看的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們表示,大家都是80后,都是家里的獨苗,自己以及父母,沒有想過要收什么彩禮。“爸媽給我的嫁妝,都要值好幾萬呢。如果這樣算的話,我們還是倒貼!

  70后:

  量力而行不打腫臉充胖子

  和“80后”一代多數(shù)都是“獨苗”相比,70后這一代的家庭有所不同,很多都出生在多子女家庭。

  家住渝北區(qū)服裝城大道的邱小剛告訴記者,他出生于1972年,是1997年結的婚!拔以诩依锱判欣隙,還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妹妹。我結婚那年,象征性地給了岳父母1000元。差不多是我兩個月的工資。”

  他說,那個時候還流行給吉利數(shù)字的彩禮,如1200元、888元、999元之類的,大哥和自己結婚時父母都給了的,所以兩個妹妹結婚時,父母也“象征性”地收了1200元的彩禮!皩嶋H上,就是個意思,我們那個年代結婚的人,差不多都要給一點,量力而行,絕不打腫臉充胖子,畢竟這也是個禮節(jié)!

  邱小剛記得,到兩個妹妹結婚時,實際上父母收的所謂彩禮禮金,還沒有給出去的“改口費”多。

  他說,按照重慶的習俗,新人婚后會喊對方父母“爸”、“媽”。同時,婚禮中流行給“改口費”,就是敬茶時喊一聲“爸、媽”,雙方二老就會給女婿、媳婦一個大紅包。這個“改口費”怎么花,最后就是小倆口說了算。

  邱小剛說,后來,回老家參加一些婚禮時,有時也聽說過彩禮一事!坝械倪是有好幾萬,但好幾位親戚都是這樣做的,先把錢存入銀行,然后直接將錢轉賬給女兒!

  90后: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彩禮

  經過調查,在彩禮上漲的區(qū)域里,西部地區(qū)彩禮高于東部和南部地區(qū),貧困山區(qū)彩禮高于城郊村。

  這一現(xiàn)象,新婚不到1年的90后董蘭前不久在外省親眼目睹過一次。她和親友在春節(jié)前往江西表哥家參加婚禮,嫂子是一位農村姑娘,家里生活比較困難,表哥家就出了10萬元的彩禮。

  “以前,我都不知道什么叫彩禮!倍m說,自己和丈夫是自由戀愛,雙方父母條件都還不錯,也有正式工作!澳睦镄枰医o彩禮嘛,我的房子和車子,都是父母在結婚前就給我買好了!

  春節(jié)回來后,董蘭在大學女生群里說起此事,一些本地同學和她一樣,以前根本就不知道彩禮為何物,但恰恰相反不少外地同學倒是覺得很正常!拔乙矄柫税职謰寢,他們說我們重慶不流行這個(彩禮)!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部分區(qū)縣尤其是偏遠農村,如今還保留著結婚給女方家長彩禮這一禮節(jié)性習俗,但給還是不給一般不強求(強制性要求),給多給少更不會過分要求。一般情況之下,是“拿得出,收得下”。

  相比之下,如今在重慶給“改口費”或者“結婚紅包”的不在少數(shù),金額以數(shù)千元的居多,上萬元的也不少。

  重慶結婚存在“零禮金”現(xiàn)象,在長期從事婚姻家庭關系研究的資深心理咨詢師、重慶晨報心理專欄作家張娓看來,這除了和社會經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思想觀念發(fā)生變化有關外,還和重慶女性自立自強不無關系。

  “要彩禮,很多時候感覺就是在標價。那你給我標價多少呢?重慶女性往往覺得尷尬。同時,父母收了彩禮,還會覺得虧欠公公婆婆太多。另外,本身家里也不缺這個禮金錢!睆堟刚f,重慶女性婚戀觀很獨特,大家普遍形成了一個共識:我要的不是彩禮,而是這個人。

  相比彩禮,重慶女性更看重男性有無才華、性格是否合得來、能力強不強、相貌是否對自己的胃口,交往中感覺是否被尊重,是否有幸福感等等。

  ■前世今生

  彩禮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聘娶婚制!傲Y”中的“納征”或稱“納幣”,即為彩禮之意。男女雙方通過彩禮建立關于婚姻的約定,產生道德約束力,對于維持婚姻關系的穩(wěn)定起著重要作用。

  ◎古代:法律看重彩禮作用

  中國古代律法對彩禮在婚約中的作用十分看重,彩禮是古代婚姻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唐代,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彩禮的范圍和效力。宋、元、明、清在唐律的基礎上對彩禮做了進一步整理,并最終達到較為完備的程度。

  在彩禮效力上,法律將彩禮視為判斷婚約關系是否存在的重要物證。彩禮也可以作為對悔婚方的懲罰措施。如果給付彩禮的一方違約,則喪失取回彩禮的權利;彩禮接受方違反約定,則負有返還甚至雙倍返還的義務。

  ◎近代:各地規(guī)定有所不同

  近世以降,傳統(tǒng)的彩禮制度在法律層面隱退,不再有曾經的效力和地位。盡管如此,訂婚時給付彩禮仍然作為一種習慣存在。

  民國時期,彩禮習慣在不少地方都有了具體而詳細的規(guī)定。不過,不同地區(qū)的規(guī)則卻有所不同,有的規(guī)定“男死退彩禮一半,女死則彩禮全沒”,有的則規(guī)定“男死則彩禮全部退還,女死則彩禮消滅”。

  ◎當代:逐漸納入法律規(guī)范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民主革命時期,各革命根據(jù)地多次頒布法令,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廢除聘金、聘禮及嫁妝。

  新中國成立后,在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中對彩禮均采取禁止態(tài)度。但彩禮現(xiàn)象在某些地區(qū)相當盛行。2004年開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首次將彩禮納入法律體系規(guī)范之中。

中證網(wǎng)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本網(wǎng)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