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玉米期權“第一”煉成記

周璐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玉米期權和棉花期權、天然橡膠期權在2019年1月28日聯袂開鑼的盛景還歷歷在目,截至2019年12月,玉米期權日均持倉量在國內已上市商品期權品種中排名第一位。

  為深入了解玉米期權上市近一年來的市場運行、市場參與以及服務實體經濟的情況,中國證券報記者和大連商品交易所團隊日前對相關產業(yè)企業(yè)和做市商進行了調研。在調研中獲悉,玉米期權上市以來,市場運行穩(wěn)健,定價合理有效;企業(yè)客戶參與積極,持倉量穩(wěn)步增長;助力企業(yè)從單一利用期貨套期保值轉為綜合運用多種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玉米期權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漸顯。

  市場運行理性穩(wěn)健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玉米期權共運行226個交易日,共掛盤10個期權系列、460個合約。期間累計成交量達676.0萬手(單邊,下同),日均成交量3.0萬手,累計成交額16.6億元,日均成交額0.07億元,日均持倉量28.8萬手。

  在行權履約方面,2019年玉米期權累計行權11.0萬手,其中多數為到期日行權。到期日行權量9.2萬手,占總行權量的83.8%。

  上市以來,玉米期權的持倉量呈穩(wěn)步增長趨勢。玉米期權上市當月日均持倉量為6.5萬手,至2019年12月份日均持倉量已增至43.0萬手,是上市首月的6.6倍,在國內已上市商品期權品種中,玉米期權超過豆粕期權,排名第一位。

  對于2019年玉米期權在持倉量方面的表現,中信證券執(zhí)行總經理蔡成苗對記者表示,交易所制度優(yōu)化的努力功不可沒。大商所2019年相繼推出期權組合保證金制度、持倉增加套保屬性、提高限倉標準等措施,進一步降低了投資者交易成本,提高了投資者使用期權進行對沖的能力。以玉米期權交易規(guī)模為例,2019年6月6日開啟期權組合保證金業(yè)務后,交易規(guī)模明顯增大,6月6日之前,玉米期權日均成交量約2萬手,之后成交量明顯放大,漲幅50%以上。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