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
返回首頁

海外工業(yè)金屬深陷拋售潮 銅價創(chuàng)17個月新低

李言 證券時報

  由于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上周銅、鎳等工業(yè)金屬品價格出現(xiàn)暴跌。

  上周五,銅價創(chuàng)17個月新低,倫銅一度跌破8000美元/噸,整個二季度大跌20%,成為10年來表現(xiàn)最糟糕的一個季度;鋁和鎳二季度大跌30%,鋅價大跌25%。機構分析稱,進入下半年,工業(yè)金屬的拋售潮將加劇。

  與工業(yè)金屬相比,原油相當抗跌。截至7月1日收盤,WTI原油價格收盤報108.46美元,大漲2.55%,較6月初的120美元上方有所回落,但年內油價漲幅仍超40%。

  摩根大通分析師警告,如果美國和歐洲的制裁促使俄羅斯實施報復性減產,全球油價可能會達到每桶380美元。

  工業(yè)金屬拋售潮加劇

  因上周美國公布的大多數(shù)經濟數(shù)據(jù)表現(xiàn)疲軟,特別是消費者支出放緩,摩根大通經濟學家下調了美國年中經濟增長預期。

  同時,美國6月ISM制造業(yè)PMI指數(shù)錄得53點,為2020年6月以來新低,加劇了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憂。為了抵抗高通脹,全球多個國家紛紛加息,美聯(lián)儲有望在7月份進一步加息75個基點。

  在此背景下,上周以銅、鎳等為代表的工業(yè)金屬價格暴跌。其中,倫銅一度跌破8000美元/噸,整個二季度,倫銅大跌20%,這也是10年來表現(xiàn)最糟糕的一個季度;倫鋁和鎳二季度則大跌30%,鋅價大跌25%。LME六種基本金屬指數(shù)創(chuàng)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

  此外,新加坡鐵礦石價格也出現(xiàn)大跌,原因是市場對鋼鐵產量的擔憂加劇。ED&F Man分析師Edward Meir表示,進入7月之際,金屬品的拋售似乎正在加速。分析師預計,基于美國和歐洲經濟硬著陸的假設,未來兩年銅市場將面臨約10%的供應過剩。

  興業(yè)期貨認為,在美聯(lián)儲連續(xù)快速加息下,通脹回落預期不斷增強,全球經濟衰退對需求拖累邊際利空更為顯著,銅價或存進一步下行空間。

  南華期貨表示,展望下半年,銅價將以承壓為主。宏觀方面,美聯(lián)儲加息及縮表的預期或使得美元繼續(xù)保持強勢,在IMF和世界銀行均調降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背景下,滯脹周期的到來或難以避免,制造業(yè)PMI或有所回落。在基本面方面,供給端的格局或有所改變,需求仍然偏弱。

  供需矛盾推高油價

  在俄烏局勢緊張、疫情和供應趨緊的推動下,國際油價升至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高油價更是困擾著全球消費者。

  上個月,美國汽油平均價格突破5美元/加侖,是美國歷史上平均汽油價格首次突破5美元,而一年前這一數(shù)據(jù)僅為3.077美元,汽油價格一年飆升超過60%。

  對于高油價問題,美國方面不斷向民眾表達正在努力解決,采取從戰(zhàn)略儲備中釋放石油、建立汽油免稅期、對石油巨頭收“暴利稅”等措施。

  市場上不少人則指望歐佩克+(由歐佩克和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增產。當?shù)貢r間6月30日,歐佩克+批準了原定的8月增產64.8萬桶/日的計劃,將名義石油產量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6月歐佩克的產量卻再度下滑。根據(jù)調查,歐佩克6月份的產量每天減少了12萬桶,連續(xù)第二個月下滑。除了阿聯(lián)酋超額完成任務以外,尼日利亞6月日產量減少了10萬桶,沙特日產量比其目標配額低大約21萬桶,科威特也未能達到其目標,日產量下降了5萬桶。

  除了沙特等少數(shù)幾個國家之外,大多數(shù)成員國沒有能力增產,因此市場一直懷疑歐佩克的增產能力,而市場更大的擔憂則是俄羅斯的原油供應。

  殼牌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Ben van Beurden上周三表示,閑置產能非常低,需求仍在恢復,市場很有可能面臨一段動蕩時期。摩根大通的分析師更是警告,如果美國和歐洲的制裁促使俄羅斯實施報復性減產,全球油價可能會達到每桶380美元。

  目前,七國集團正在敲定一個復雜的機制來限制俄羅斯石油的價格。但摩根大通認為,俄羅斯有能力在不過度損害經濟的情況下將每日原油產量削減500萬桶,如果俄羅斯每日供應減少300萬桶將使基準倫敦原油價格升至190美元,而最壞的情況下,俄羅斯減產500萬桶可能意味著原油價格將飆漲至380美元。

  截至7月1日收盤,WTI原油價格收盤報108.46美元,大漲2.55%,較6月初的120美元上方有所回落,但年內油價漲幅仍超過40%。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