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xiàn)“家居行業(yè)絕對的龍頭老大”的夢想,在老板汪林朋的帶領下,一個“快”字貫穿了北京居然之家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居然控股)2015年以來的發(fā)展——借債快、開店快、資本運作更快。
尤其是2018年3月,其家居板塊的運營主體——北京居然之家家居新零售連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居然新零售)獲得阿里巴巴等投資機構高達130億元的聯(lián)合投資,引起市場矚目。
當時的一個投資方公開了居然新零售融資的關鍵條件——IPO。今年1月23日晚間,武漢中商(000785,SZ)公告稱,公司擬以發(fā)行股份方式購買居然控股等交易對方持有的居然新零售100%股權,構成重組上市。若此次交易成功,則意味著汪林朋2015年以來的資本運作“開花結果”。
復盤汪林朋的資本急行,從向居然控股拆借資金鞏固控股地位,到推動居然控股高負債擴張,再到居然新零售巨額融資“解渴”,以及最后等不及IPO轉向“蛇吞象”式借殼,每一步都頗顯精妙,也暗藏玄機。
●鞏固控股權:一手股權整合 一手巨額拆借
居然新零售閃亮登臺的背后,是居然控股老板汪林朋的多年煉造,為了確保對居然控股的掌控,并推動居然新零售強勢發(fā)展,汪林朋及其親屬有一段精巧的資本騰挪往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居然控股在2015年開始加速資本運作,著力打造一艘由汪林朋掌舵的資本航母,再成立一個業(yè)務恰當、股權干凈的資本運作平臺——居然新零售。
2015年上半年,汪林朋及其關聯(lián)方對原本股權分散的居然控股進行了一次股權整合,實現(xiàn)了對居然控股的大比例控股。2015年1月,汪林朋分別與居然控股19位前自然人股東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一次性集中到手超過9%的股權。當年的2月、4月,另外兩位股東,北京中天基業(y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基業(yè))及其控股子公司也出手,將剩余的自然人股份全部“掃貨”。至此,汪林朋之外的自然人股東全部退場,汪林朋、中天基業(yè)及其控股子公司持股過半。
同年4月30日,居然控股作為居然新零售唯一股東簽署了公司章程,居然新零售當時注冊資本為1億元,全部由居然控股以貨幣出資。
在2015年下半年,剩下的兩家“硬骨頭”也被汪林朋拿下。當時的第二大股東天津萬潤達科貿有限公司持有居然控股27%的股份,當時的第三大股東北京中天達業(yè)貿易有限公司持有15%的股份,與中天基業(yè)還有股權權屬上的爭議。最終,在2015年9月、10月期間,通過股權收購、司法裁定,上述共42%的股份全部集中到了中天基業(yè)手里。
而在這一系列的股權整合中,汪林朋斥資不菲,但資金來源另有蹊徑。在收購大量股份獲得居然控股控制權的2015年,中天基業(yè)作為股東向居然控股借走了22.70億元的巨款用于“補充糧草”。相關債券信息顯示,2015年初,中天基業(yè)以央行同期基準貸款利率向居然控股借款22.70億元,為期3年,截至2016年9月末,居然控股拆借給控股股東中天基業(yè)的借款余額仍有22.52億元。到了2017年底,這部分拆借資金余額降至9553.62萬元。
一面花錢買居然控股股權,一面又從居然控股借錢。從資金拆借成本看,中天基業(yè)也享受到了優(yōu)惠。2016年居然控股自己對外借債,票面利率為4.98%左右。而央行2016年年報顯示,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1年期以內(含),全年為4.35%;1至5年(含)全年為4.75%。
中天基業(yè)和汪林朋又是什么關系?居然控股為何以優(yōu)惠價格借款給中天基業(yè)?答案是,他們本就一家人。
根據(jù)債券公告,中天基業(yè)系吳鳳橋與許玉鳳出資設立的公司,兩人分別持有中天基業(yè)50%股權。汪林朋與吳鳳橋、許玉鳳系親屬關系,在居然控股股權整合完成后的2015年11月,三方簽署一致行動協(xié)議書,約定在公司生產經營的重大決策時始終保持一致意見,若出現(xiàn)分歧以汪林朋意見為準,該協(xié)議的約定充分保證了汪林朋對公司行使控制權的穩(wěn)定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中天基業(yè)的股權已經轉讓給了汪林朋,吳鳳橋和許玉鳳都已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