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新興市場表現總體優(yōu)于發(fā)達市場,并持續(xù)吸引共同基金、對沖基金等進入。不過,近期在美國加息、美元走強等因素影響下,一些新興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最新數據更是顯示資金從新興市場撤離。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少數新興市場國家受到沖擊,但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韓國在內的市場表現依然較好。目前美債收益率和美元大概率走到頂部區(qū)間,貿易摩擦也已緩和,新興市場依然有望維持較好的表現。
資金流出新興市場
全球跟蹤體量最大的基金研究機構EPFR向中國證券報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近期資金正從新興市場撤離。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的一周,EPFR追蹤的共同基金、對沖基金從新興市場股市撤出1.71億美元,從新興市場債市撤出資金22.8億美元。
其實,今年以來,新興市場多數時間處于強力“吸金”狀態(tài)。2018年一季度,新興市場的股市、債市分別有資金凈流入542.6億美元、57億美元。4月份開始“吸金”效應減弱,但股市、債市也分別獲得資金凈流入102.8億美元、25.4億美元。但最近一周卻開始“失金”了。
在這之前,一些機構已經開始調整新興市場倉位。以全球頭號對沖基金橋水為例,美國證監(jiān)會(SEC)數據顯示,2018年一季度橋水大幅削減新興市場多頭倉位。具體來看,一季度,橋水砍去其倉位中一半以上的iShare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砍去三分之一以上的iShare MSCI Core Emerging Markets ETF,再加上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上的倉位調整,橋水累計從這3只基金抽出20億美元。不僅橋水,文藝復興基金也從新興市場撤離。
業(yè)內人士認為,美元走強或是新興市場“失寵”的原因之一。從歷史上看,美元指數的每一輪走高,都將導致新興經濟體的資金外流和貨幣貶值,甚至可能引發(fā)金融危機。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上漲約5%,新興市場一片動蕩。而此前幾周,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匯率累計下跌約25%,迫使該國政府拋售美元、加息、削減赤字,希望抑制本幣繼續(xù)貶值。
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看,沖和投資董事付鵬分析,美元只是誘因,根本原因還是這些國家的債務和杠桿問題。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外債內債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其中一些國家經濟結構相對簡單,負債結構拉開之后,國內沒法騰挪,債務問題隨之暴露。
一位內資資管機構海外子公司新興市場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對新興市場整體不樂觀。他認為,原油價格上漲利好部分石油出口的新興市場國家。不過他強調,短期匯率的劇烈波動,對于市場情緒影響巨大。據介紹,其管理的基金目前一方面在利用CDS來緩釋持倉中新興市場債蘊藏風險,另一方面也在調整新興市場債的倉位。
澳大利亞安保集團動態(tài)資產配置部主任納達爾·納奧米告訴記者,強美元、美國債收益攀升是新興市場的“毒藥”。經歷了1997年新興市場危機的人對那種的慘烈情形記憶猶新,這將加劇恐慌,由此可能引發(fā)系統(tǒng)性風險。更糟糕的是,過去兩年全球對沖基金一起涌向新興市場,目前市場情緒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