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中國今年前5個月申請獲批綠色債券超千億元

王恩博 李曉喻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6月7日電 (記者 王恩博 李曉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yè)委員會主任馬駿7日在北京表示,政府已不能滿足中國大量綠色投融資需求,官方需激勵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產業(yè)。他透露,今年前5個月中國已申請獲批綠色債券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第二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當日在北京開幕,馬駿在一個分論壇上作上述表示。

  當前,氣候變化和環(huán)境挑戰(zhàn)已成為全球性難題,應對這些問題需要大量綠色投資。保爾森基金會、能源基金會(中國)和中國循環(huán)經濟協(xié)會可再生能源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布的一份報告指出,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城市低碳建筑、綠色交通、清潔能源三大產業(yè)需6.6萬億元投資。

  “這么大量的綠色投融資需求,僅靠政府不能滿足。”馬駿指出,根據相關財政數據,中國政府能提供的綠色投資只占全國綠色投融資總需求的15%,這就需要通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來動員、激勵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產業(yè)。

  目前,綠色金融已得到中國官方關注,“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構建綠色金融體系。馬駿透露,在此情況下,今年以來中國綠色債券發(fā)行量增長迅速,僅前5個月申請獲批的綠色債券就超過1000億元,已發(fā)行債券達到550億元。與此同時,中國在綠色基金、綠色股票指數發(fā)展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進展。

  針對如何進一步促進低碳發(fā)展投融資,馬駿認為,官方應充分發(fā)揮公共資源的撬動作用。他指出,很多綠色項目回報率無法達到資本市場要求,需要一定政策激勵。而由于綠色項目還款期普遍較長,其主要融資渠道銀行因期限錯配問題難以提供大量長期貸款,因此有必要進一步開拓新融資渠道,提供多樣化綠色金融工具。

  馬駿還建議,相關方面可以建立環(huán)境風險分析和管理機制,引導銀行和機構投資者減少對污染性高排放產業(yè)的資源配置,提高企業(yè)和各類工程項目的環(huán)境信息透明度!爸挥羞@些信息被資本市場所了解,市場才可能‘用腳投票’,選擇綠色企業(yè)進行投資。”(完)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lián)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